搜索
 

当陶瓷遇到酒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一条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正在金雕瓷业生产车间里展开,夏日的高温里,工人师傅正在做生产设备的调试,如果按照现在的进度,8月份,这条全自动化智能酒容器生产线就会在瓷都景德镇诞生,从泥到酒容器成品,就在这条生产线上一体化了。

这是蔡灵明瓷酒文化深度融合的梦想之一。2008年,因为“酒”的缘故,蔡灵明从浙江台州来到景德镇投资创建金雕瓷业。12年的“景漂”生涯,让他感受到的不仅是景德镇陶瓷的魅力如酒般甘醇,瓷酒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

小瓶盖做出大文章

从台州到景德镇,相隔千里,如果不是“酒”的缘故,蔡灵明很难说会不会与景德镇结缘,或许他只是在教科书或者朋友的收藏里领略景德镇的风采。

1987年,17岁的蔡灵明到台州黄岩新桥五金模具厂当学徒,他的事业就是从小小的酒瓶盖开始的。当时,许多酒厂的容器生产企业到模具厂做酒瓶盖模具,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到酒瓶盖里的玄机,只是跟着师傅学,只是知道厂里的生意特别红火。后来他的手艺学精了,开始琢磨这件事了。勤学肯钻的他在模具厂红火的气象里,发现了商机,那就是自己做酒瓶盖。于是他的第一家企业黄岩县银河微电机配件厂诞生。

从银河微电机到黄岩县黄埔金属装饰厂,从温岭瑞鑫瓶盖有限公司到浙江金雕科技,蔡灵明凭借着自己满腔创业的激情,把瓶盖做出了大文章,这里面不仅是他自身角色在发生着变化,他对产业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那就是把产业做成文化,把职业做成情怀。

“别看一个小小的酒瓶盖,它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附属物品,当你把它当成一份事业来钻研,你会发现,它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综合体现,久而久之,你就有了情感。”蔡灵明说,洋酒的酒瓶盖十分考究,不仅实用,而且美观,这些都需要科技的支撑。蔡灵明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进行酒瓶盖的开发创新。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知与投入,金雕科技才有了自己的核心产品,成为该行业的领先企业。蔡氏专利密封盖,是蔡灵明企业自主研发的特色产品,采用铝合金冲压而成,密封、安全、方便、美观。公司的防伪锁扣是国内上世纪90年代诞生的第一款锁扣式防伪酒瓶盖,2004年一经投入市场,就风靡了国内整个酒业。新型环保纳米密封盖,是新材料、新技术在酒瓶盖上的综合运用,打开了酒瓶盖的绿色环保风景线。

瓷酒文化融出新天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景德镇陶瓷协会理事长余仰贤是这样评价蔡灵明的:“他是一位有情怀、有责任、有理想的‘景漂’企业家”。

陶瓷酒瓶是酒容器的主打,景德镇是陶瓷酒瓶主要生产地之一。因为做酒瓶盖的缘故,2008年,蔡灵明到景德镇考察,开始是做实验,后来被陶瓷的魅力所吸引,干脆就在景德镇投资,这就有了金雕瓷业,当瓷遇到酒,蔡灵明开启了他的瓷酒融合的新天地。

“瓷文化与酒文化,在中国都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当我走进这里的时候,我感觉我的新事业开始了。”蔡灵明说,在景德镇的这12年里,他感受到了景德镇得天独厚的文化与资源优势,他没有理由不把这项事业做好。于是,他好好地规划着他在景德镇的未来。

推行酒容器瓶口标准化,是他要做的第一件事,经过他与酒厂的磨合、与景德镇其他酒容器生产企业的努力,第一件事他很快就干成了。把景德镇瓷文化融入酒容器,提升酒容器的观赏性与艺术性,是蔡灵明干的第二件事,他把酒容器定位为三种,即储存器、陈设器和便携器,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将景德镇陶瓷的文化艺术融入其间,酒容器的日用化与艺术化不断地在金雕瓷业里开花结果。现在,蔡灵明正着手将酒容器智能化生产引进景德镇,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在蔡灵明的专注下,金雕瓷业成为景德镇乃至国内规模较大、配套完整、绿色环保的酒容器生产企业,公司与国内4000多家酒厂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推进全国酒容器标准化建设的先行企业,拥有各项专利200余项。如果说金雕瓷业是蔡灵明瓷酒文化融合的基地,那么其位于上海的上海国际酒容器文化博物馆则是这种文化展示的窗口,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对于蔡灵明来说,都是其瓷酒文化的情怀使然。

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在景德镇迎来新使命、新发展机遇之际,作为一名资深“景漂”企业家,蔡灵明也是信心倍增,在他看来,就陶瓷酒容器行业而言,全国市场市值达4000亿元,景德镇所占市场份额偏低,他建议在政府引导下,成立陶瓷酒容器行业协会,发挥景德镇产业链优势,集中力量,形成产业合力,有效抢占市场份额,将景德镇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酒容器研发、生产、技术中心。企业转型升级,设金雕酒容器产业园,打造世界瓷酒文化产业与技术平台,成为他心中的梦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