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瓷婴戏图的意韵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是中国人的美好祈愿,儿孙满堂、四世同堂的祝福中透出人们的热忱期盼。小时候看到的年画,白白胖胖的娃娃骑在大红鲤鱼身上,洋溢着一股喜气。

历代诗词中有众多儿童形象:“稚子敲针作钓钩”“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急走追黄蝶”“也傍桑阴学种瓜”“蓬头稚子学垂纶”“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将儿童的纯真可爱描画得淋漓尽致。

这种祈愿、这些形象体现在瓷器上,就是婴戏图。这是明清瓷的一大品类,也契合了古人子多多福多多的心态。在御瓷、民窑都广为流行。

浏览历代瓷器上的婴戏图,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赤子童心,惹人怜爱。孩童们或坐或立,或行或奔,或侧身,或正面,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游戏方式五花八门,读书、下棋、蹴球,钓鱼、逗鸟、扑蝶、舞龙,斗草、折花、采叶,放纸鸢、骑竹马、荡秋千、提彩灯、燃鞭炮、弄木偶……衬以亭台、山石、回廊、松竹、花叶等,让他们置身于庭院、郊野之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显得自由、舒畅、和谐。

婴戏图多存于杯盘碗壶瓶罐盒之上,或画于外壁,或绘之杯底,或铺设盒盖,或雕刻瓶身;或青花,或斗彩,或珐琅,或五彩,不一而足。孩童头大脸圆,手足茁壮,一撮刘海,覆于额前,或双髻乌黑,后脑光秃。眉清目秀者有之,笑逐颜开者有之,面容含混者有之,唯见轮廓者有之,均可窥见匠人之用心用功。

孩童人数从两子,到三五成群、成群结队,直至有百子图,场面壮观。仿佛热闹异常的幼儿园,让人回归天真童年,随未泯之童心一起嬉戏。《饮流斋说瓷》有云:“绘小儿游戏之画,亦自明始,谓之耍娃娃。有五子,有八子,有九子,有十六子,有百子。百子之制,道光时尤为盛行。”

“百子迎福”“百子嬉春”是常见之图。以网上的一只清同治粉彩百子图大盘为例,盘心和内壁上绘儿童玩乐场景,盘心仿官员出巡,一童骑马,前有执旗持牌孩童开道,后有黄伞冠盖仪仗随行。盘壁正上一亭,孩童往来嬉戏,左上一群孩童舞长龙,右上作列队出行状,两童拖旱船,周遭孩童手持各色彩灯及鱼、凤形灯具,姿态各异,活灵活现。观之,能感受到吉祥、喜庆、热闹气氛。

陕西耀州窑多用婴儿为纹饰,最具特色,与植物纹、动物纹相契合,形成独特风格,有戏牡丹戏梅竹戏莲戏水戏犬,更有群婴戏石榴、葡萄,以石榴、葡萄多子故也。作为瓷器上刻划的纹饰,婴儿大多只有大致形状,未作细致勾勒。

官窑好用婴儿作装饰,据说还与宫廷子孙不旺有关。据载,明代宣德帝二子,景泰帝一子,成化帝一子,弘治帝二子,正德无子。特别是成化帝“三千宠爱在一身”,宠爱比自己大17岁的宫女万贵妃,皇后与万贵妃争宠,皇后直接被废。万贵妃生不出一儿半女,却对其他怀孕妃子痛下毒手。成化帝年届三十,揽镜自照,鬓角微霜,膝下凄惶,未免长叹——“老将至而无子”。一太监密奏,皇上有一儿已六岁。千方百计逃过一劫,成化帝大喜过望,随即立之为太子,此即弘治帝。2014年在香港苏富比以2.8亿港元创下拍卖记录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杯身绘有两组相同鸡群,一公一母三雏,携子挈雏,一派和乐。据传大有深意藏焉。

清代康雍乾时代,血气方刚,子嗣繁盛,其中康熙35子,雍正、乾隆各16子。为防止诸多儿辈争权夺位,互相倾轧,还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但到了道光咸丰朝,却一代不如一代,咸丰二子,同治、光绪均无子女。同治大婚,慈禧下懿旨由景德镇御窑定制五彩百子瓷32对,其中百子大果盘2对。可惜祝愿只是美好祝愿而已。光绪与慈禧选定的皇后失和,婚后未育,一次请安,慈禧借皇宫螽斯门的来历,语重心长道:雄的大蚱蜢叫螽斯,振翅鸣叫,引来大群雌蚱蜢,每个给它生99个孩子。先皇是盼望我们家族兴旺啊。查《国风·螽斯》诗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想想普通百姓家尚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皇室,龙子断绝,皇位乏人,岂不悲夫?

天真烂漫的婴戏图作为传统吉祥纹饰,除祈愿子孙兴旺外,还有不同寓意。如放纸鸢,寓放飞晦气,迎来好运;骑竹马,寓两小无猜;戴官帽佩官带列黄伞,寓升官晋爵,仕途亨通;坐于麒麟背上,称麒麟送子,寓早生贵子;端午节带钟馗面具嬉戏,寓驱邪除恶,百毒不侵。

国泰民安,家族兴旺,添丁添口,也是当代人的衷心祝福和企盼。创新发展当代婴戏图,想来前景依然广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