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对陶瓷文化传承保护方面人才的发掘
在景德镇,一直以来都有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专业人士、社会团体对各类陶瓷文物与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学术框架,呈现出分散化、个人化、兴趣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基于自身的兴趣或者仅从某一领域、某一角度来进行研究,导致了其研究成果,既没有强大的理论基础,也不具备坚实的学术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对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的研究仅仅依托本土机构和人士,可能达不到在全面保护、有力传承的基础上去实现创新突破的目的。因此,要真正实现在陶瓷文物与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就必须要积极发掘相关专业的“景漂”人才。既要发掘和吸引一批陶瓷文物保护方面的“景漂”人才来景德镇,利用其已有的专业知识对景德镇现有的陶瓷文物进行全面研究和梳理,整理出保存完整、适宜留存和展示的,保存一般、但仍具修复价值的,较为残缺、不具备修复价值但可以用以学术研究的几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照片拍摄、激光扫描、3D打印等方式对其进行修缮、保护和利用;又要发掘和吸引一批能够传承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景漂”人才来景市,在对陶瓷材料、工艺进行学术研究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打造出一支手工制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同时,还要发掘和吸引一批能够进行陶瓷文化挖掘阐释的“景漂”人才来景市,利用其已有的学术框架和理论基础,在对景德镇陶瓷文化进行全面研究、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创作出一批拥有时代气息、能够展示景德镇陶瓷文化特点的电视剧、纪录片和短视频,从而真正实现对陶瓷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二、注重对陶瓷文化旅游方面人才的发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依据本市生态资源异常丰富、陶瓷文化脉络完整的特色禀赋和“对话世界”“打造国际瓷都”的发展定位,不断优化城乡道路网络、环境面貌,分区域重点打造了一批陶瓷文化景区,如,以御窑博物馆为中心的陶阳里历史街区、以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为中心的陶溪川文创街区、以三宝国际陶艺村为中心的陶源谷艺术景区等,主要以展示景德镇制瓷工艺和陶瓷历史文化为主;在各县区着力打造了一批山水生态景区,如,北起浮梁县蛟潭镇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南至高新区航空小镇、途径“一江三河六山”的昌江百里风光带,位于浮梁县鹅湖镇、瑶里镇的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位于乐平市东北部的洪岩仙境等,主要以展示景德镇良好自然生态面貌为主。这些遍布本市的新景区、景点成为了串起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场所,成为了展示景德镇宜居宜业宜游环境的重要环节,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而且留下了口口相传的好口碑,为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推进景德镇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对陶瓷文化旅游方面的深入挖掘仍然略显不够,虽然已经拥有了陶溪川文创园区的成功经验,但是对其他区域的综合规划和建设力度依然不够。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发掘和引进一批既在文化旅游方面拥有实际操作经验、又对陶瓷文化研究颇深的“景漂”人才,依托他们此前在别的城市取得的成功经验,来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更好发展。既要发掘和吸引一批政策研究型的“景漂”人才来景,在进一步对分散在景德镇各处的陶瓷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陶瓷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又要发掘和吸引一批旅游配套服务“景漂”人才项目来景,对景德镇全域内的乡村、景点进行综合开发、统一管理,从而建立起陶瓷文化旅游的立体交通网、服务设施网、“智慧智能”互联网等,从而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真正实现陶瓷历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