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降的匈奴王族中有一著名人物金日磾,“体形魁伟、容貌威严”,一表人才,对汉朝绝对忠诚,深得汉武帝喜爱。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金日磾成为托孤大臣。刘弗陵即位后,他担起了辅佐少主的重任,鞠躬尽瘁,为巩固西汉政权、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金日磾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孙后代因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130多年。汉代以后,金日磾及其家族事迹慢慢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前不久,我到安徽旅游,在去往安庆的路上,有一旅游景点“南溪古寨”引起了我的注意,并有了意外的收获,在大山深处竟然发现了“最后的匈奴部落”——金日磾后裔!
皖南及徽州地区多山,地势起伏,古时对外交通甚不方便。这里气候湿润多雨,山清水秀,往往是一条溪流穿过一个山间小平原或小盆地,就养育了一方人。在勤劳的人民耕作经营下成了世外桃源,别有洞天,是避祸避乱胜地。古徽州的婺源考水、江湾及歙县篁墩就分别有唐皇李世民后裔和汉相萧何后裔避难其中,并分别改姓“胡”、“江”,进而繁衍成为当地望族。在江南丘陵和南方山区,这样的洞天福地不少,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远近……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当年中原逐鹿,不少中原百姓为避战乱,纷纷南下,隐入罗霄山脉和赣南闽西粤北山区,蕴育了丰富的客家文化。
南溪古寨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隐于安徽省东至县花园乡的深山峡谷里,九座山脉蜿蜒相连,像一把巨大太师椅围着村寨,三座圆形小山丘扼守在村口,当地人称之为“九龙戏三珠”。不深入进去你根本就看不到村寨的身影。发源于山脉之中的众多涓涓细流汇成三条小河,金氏祖先建村时将其中一条引入村中呈S形穿村而过,滋养了家家户户。村寨与S形小河共同构成太极八卦格局。村口外是一山间小平地,小河穿行其间,浇灌了近千亩良田。当年金日磾后裔、古寨金氏祖先为避黄巢之乱,选中南溪,率族人来到这里定居,至今已有1130年,传世60多代。明清时期古寨金氏最为兴盛,高峰时有1000多户4000多口人,先后建了99条街弄,打了99口井,造了99座桥,建了15座宗祠。旧时一条弯弯曲曲小道向南从村后翻山越岭通往江西浮梁,向北出村口跋山涉水去往尧渡东流。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阻塞,古寨长期保持着相对封闭与世隔绝状态,外人易进难出,村寨易守难攻。2004年10月村里才通了乡级公路,因而较好地保存了村落的原始风貌。
来到南溪古寨不见繁华景象,村口的古樟古枫仿佛在向游人述说她逝去的辉煌。今天的古寨只有178户人家近800口人,村民百分之九十八姓金,都已汉化,都填写汉族。村口古樟边的小河上有一座单孔石拱古桥,名曰“会源”,继续前行经两仪桥、奎壁桥,才算真正进了村。三桥都是金氏祖先于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称为“进村三把金锁”。虽然古寨风韵犹存,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房子不很多,基本上是徽派建筑。青石板路新老结合,不够古朴悠长,几座古桥因为桥面铺浇了水泥而失去了古韵,传说中的99条街弄99口井99座桥所剩无几,斑驳的青砖瓦房与现代钢筋混凝土房子混在一起,显得杂乱,有些老房子被拆除只剩下了遗址。穿村而过的S形小河水流不大,保护也不好,缺少了生气。印象深刻保存比较完好的老建筑有三处:大成祠、箭楼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至德县政府办公旧址。办公旧址是一雕梁画栋的大户人家,当年县政府为躲避日寇迁来南溪,在村里建了三座碉堡,利用民房设立国民党县党部、公堂、监狱、银行、钱庄、邮局,利用大成祠开办至德县立中学。箭楼为元代所建,是村里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据说为了保卫村寨,当年金氏祖先在村四周建了64栋箭楼,现仅剩此一栋。箭楼地势最高,四面都有瞭望孔和射箭孔。奇特的是箭楼西北墙角是锐角而不是直角,像一支箭指向匈奴故地。遗憾的是屋顶已部分坍塌,再不维修恐将不保。大成祠是村里气势最恢宏的建筑,为金氏宗祠,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共有两级五进,两个天井,99根房柱。祠堂正面为七开间,大门宽敞,门楣高挑。外天井四四方方,跟我们平常所见一样。内天井窄长,享堂一侧有高低两重屋檐,寓意“两重天”。享堂高高在上,供奉着历代金氏祖宗牌位,正中最醒目的是始祖金日磾画像。雕梁画栋和柱础装饰除汉族风格外还有祥云、飞鹰、弓箭、毡房等匈奴风格图案,上马石和栓马石柱上雕的是匈奴人形象和藏獒。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匈奴文化与汉文化的和谐统一。
村里保存着完整的金氏家谱,专家考证可以溯源到始祖金日磾。这里的村民还流淌着匈奴的血液,遗传着匈奴的基因。我因为是地理人,每到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都要与当地原住少数民族合影,现已有与近40个民族合影照,收录在我的QQ空间相册“美丽的民族”。这次到南溪古寨,我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也许是大山里村民淳朴,也许是匈奴人豪爽剽悍风格有了变异,找匈奴后裔合影还不容易。迎面走来两位姑娘,一问是金氏后代,我提出合影,两位姑娘却羞涩地跑了。一白胡子老爷子,很像异族人,我请求合影,他却示意我们走。还好碰到一中年男子,与之聊谈甚欢,得知是金日磾后裔83代,移居南溪61代,正宗的匈奴后裔,他欣然应允与我合影,总算完成了一个心愿。
匈奴,在历史里,在文献中,在遥远的过去。
金日磾后裔,在安徽南溪古寨,在东至县金家村,就在我们隔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