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军地齐心书写双拥工作新篇章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拥军就是筑长城,爱军就是爱国防。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不断健全军地联系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工作要求。

近年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模式,拓宽双拥工作新思路,丰富双拥工作新内涵,逐步形成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大双拥”格局,书写了新时代的军爱民、民拥军的双拥篇章。

我市将一如既往地把双拥工作视为联系党政军群的生命线,充分发挥红色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进双拥工作向前发展。

利军惠民,优抚安置暖人心

关心军队就是关心自己,爱护驻军就是爱护瓷都。在双拥工作开展中,我市狠抓各项优抚政策落实,妥善安置军转干部(士官)、退伍军人等。

为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的问题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拥军格局。四年来,全市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76人,100%为公务员岗位,正团职军转干部全部安排实职领导岗位,营以下干部都得到平职或提职安置。转业士官全部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98%为全额拨款单位。建立随军家属定向招聘机制,共安置随军家属60人,发放随军家属生活补助267.6余万元。对驻景部队官兵子女入学方面出台优惠政策,223名军人子女进入我市最好的学校就读,21名参加中考的军人子女享受了降分录取优待。

对全市6807名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双重保障,实行重点医疗对象医疗减免、医疗补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投入资金280多万元,对466户重点优抚对象住房进行了改建和维修。在落实优待政策方面,全市车站、码头、景点等公共场所均对军人(军车)免费开放,所有优先优待区域都设置醒目的标识物,使军人随处可以感受到尊崇。

市委市政府把慰问景德镇籍部队官兵家庭作为暖心工程和基础工程来抓,春节和“八一”建军节期间,市四套班子和军分区领导带队,深入到驻市部队、基层连队、军休所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家中走访慰问。全市走访慰问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景德镇籍现役军人家属14224余人;走访慰问优抚对象26272余人。在建国70周年前,分别走访慰问离休老干部、老同志、伤残军人、烈士遗属等对象60人次,发放建国纪念章37块。举行了全市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启动仪式,为全市3.7万个军烈属和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之家”牌匾。

做好拥军优属,加强军民团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切实维护军人军属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实现了“六个100%”。即:军分区军事斗争准备和建设所需经费100%满足;转业干部特别是团以上干部安置100%满意;符合条件的随调随军家属100%安置;官兵职工子女入学按愿望100%择优选校;干休点老干部在市属医院就医,享受地方离休干部待遇,医疗费100%报销;辖区内涉军纠纷或案件100%依法公正解决。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双拥共建新台阶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是驻军部队的优良作风。长期以来,我市传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扎实推进双拥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社会化有效落实,构建了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关系,形成了全民拥军优属、驻军拥政爱民、军地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市委市政府努力争当军民融合的“排头兵”,把支持部队建设与改革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新路子。

广泛拓展打造航空产业。我市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支持,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和602直升飞机研究所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防科技合作基地”,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市委、市政府和景德镇军分区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依托中航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和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良好的直升机制造与研发基础和科研实力,举全市之力打造航空产业新名片。目前,我市拥有3家整机生产企业和4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已经形成“产能百架、产值过亿”的航空产业集群。

广泛开展军工科研攻关。先后攻克直升机总体气动设计、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研制等关键技术,完成了直8、直9、直11系列改型设计,对科技强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使部队拳头更硬、剑锋更利。特别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专项保障任务中,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派出强大的技术保障队伍,配合陆航某部直升机空中梯队,保证了国庆70周年大阅兵的武装直升机米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了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广泛开展拥军支前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拥军支前工作,始终把拥军支前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和重要政治任务抓在手中、落实在行动上。去年12月5日,东部战区与七省市在南京召开拥军支前工作会议,刘锋市长作为江西唯一代表在会上就拥军支前工作作典型交流发言。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支持部队完成训练演习、战备执勤、科研试验等多样化军事任务。2017年11月,陆军某部组织成建制跨区域摩托化野外训练途经我市,市领导、军分区首长携军地有关单位负责人,赶赴部队驻训休整地,慰问参训官兵。四年来,景德镇军供站为驻景部队义务送货上门,送粮面高达90%,受领供应任务和保障过往部队320批次,为10.92万余名过往部队官兵做好保障服务。新时期、新形势赋予拥军支前新的使命任务,我市将进一步提高拥军支前工作水平,军地合力、军民同心,为打赢新形势下的人民战争提供坚强保障。

党政军民齐努力,共创双拥模范城

增强民族忧患意识,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市委市政府将双拥工作作为系统性工程和长期的政治任务、战略任务来抓,始终把双拥工作牢牢地记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在实处。

为部队解决营房建设、军事训练、战备执勤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全市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加大财政投入,支持部队建设;“十三五”以来,仅市本级财政投入1.7亿余元用于部队营房、装备、训练基地建设、国防教育、日常工作等工作;在用地指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无偿划拨18800平方米建设用地,用于解决市武警支队新建营房用地和原武警水电驻景部队训练场地用地;2018年,驻地火箭军某部反映因装备升级致进出营区困难,市委、市政府领导现场办公,将其营区进出道路纳入城市路网规划,投入300多万元优先修建了一条双拥路及延伸工程;2019年昌南新区为军用通信光缆迁改项目修建公路3公里,保障部队战备需要和军事设施安全。

民拥军意比泰山重,军爱民情似东海深。人民军队爱人民,急难险重勇当先锋。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我市驻军部队累计出动兵力4.4万人次,出动军车6302台次,扑灭山火86起,实施群众受灾救援700多次,紧急转移受灾群众3万余人次。2016年和2017年的6月份,我市遭遇两次特大洪水灾害,驻军某部第一时间组织部队开赴抗洪抢险一线,出动军警和预备役人员6千余人次,动用车辆装备360台次,冲锋舟、橡皮艇560余台次,装运沙袋1.5万余个,转移被困群众7千余人,运送物资21.9吨,封堵闸口1个,泡泉6个,封堵缺口50余米,排查山塘、水库、溢洪道险情10余处,并为近千名滞留旅客送去了生活物资,使20余万群众生活秩序得以恢复。全市上下军地协作,全民动员,联合抗洪,夺取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特别是今年年初的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景德镇军分区和驻市部队第一时间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上下军地协作,全民动员,联合抗“疫”,我市军队抗“疫”事迹被《中国双拥》杂志网登载。

一直以来,驻市部队紧密联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开展双拥共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积极参与全市“双修”活动,以实际行动为营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作出表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部队共出动兵力近2000余人,携带各类装具1000余组,出动军地工程装备车辆21台,清理各类垃圾600余吨,义务造林植树8千余株,助力我市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为我市“双创双修”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双拥工作永无止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新阶段对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并以此次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新的起点,始终珍惜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推动我市双拥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