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9,这是硕果累累的一年:继乐平市众埠镇秧畈村,浮梁县瑶里镇长明村、鹅湖镇集源村、峙滩镇明溪村顺利摘帽之后,全市18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完成率100%。
也是集中攻坚的一年:截止2019年12月18日,我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411户27697人。从2014至2018年,全市累计脱贫9525户24225人,还有1886户3472人未脱贫(其中乐平市还有1059户2212人;浮梁县707户1007人(含昌南新区);昌江区116户242人,珠山区4户11人),贫困发生率由2.66%下降到0.33%,下降2.33个百分点。
2019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守初心、担使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瓷都大地响鼓劲催、旌旗如画。
多措并举
抓实“两不愁三保障”
在乐平市鸬鹚乡龙口村,市检察院派驻第一书记罗晓敏踏遍山中沟沟岔岔,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带群众趟出一条脱贫路;在浮梁县经公桥镇金家村,景德镇联通公司驻村第一书记胡广平在危难时刻向他们伸出援手,通过静下心、俯下身,与村民结下扶贫情;在乐平市接渡镇湖滨村,第一书记邵金明兢兢业业,通过实际行动让湖滨村村容村貌大变样,用真心实意走进了村民们的“心田”……
一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这一工作目标,按照省委“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加大资金投入,狠抓精准扶贫,强化整体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教育扶贫再精准。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资助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补助),强化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保障,建立贫困户家庭学生外籍在读信息核查制度,全市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情况,对特殊原因没有上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了“送教上门”。对468位异地就读建档立卡学生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对接,推进教育扶贫政策异地落实。11月底已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贫困学生7041人,惠及金额564.57万元。开展“两后生”职业培训,核实并发放“雨露计划”培训补助542人83.35万元。
健康扶贫再完善。实施以“四道保障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障,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为主的健康扶贫政策,截止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总计13826人次、11962.4669万元,合计报销11061.1868万元,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报销比例达到92%。开展村卫生室“闲置”情况全面调查,建立共有产权村卫生室台账。通过调配其他村医执业、由乡镇卫生院安排医务人员坐诊、巡诊等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整改,确保了14个闲置卫生室正常运行。
安居扶贫再落实。坚持以贫困户100%住房安全为目标,广泛宣传政策,严控建房标准,进行专业鉴定,精准危改对象,开展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危改质量。今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618户,开工率100%。
综合保障再兜牢。全力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低保户、特困供养户的重合率。严格执行低保对象审核审批程序,规范低保对象认定。加大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力度,及时清退不符合条件人员,及时纳入新增符合条件对象。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第四次信息比对,低保对象底数更加精准。持续推进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社会救助核对机制建设。截至11月底,我市共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低保对象8626户,16148人,发放低保资金5135.89万元;建档立卡特困对象1712户,1727人,发放供养资金609.82万元。
长短结合
扶贫“输血变造血”
一年来,我市始终坚持长短结合的减贫方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抓基层、打基础、固根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迈进。
坚持产业扶贫不懈怠。以实现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大力实施蔬菜振兴、茶叶复兴、三产融合攻坚、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产品品牌提升等农业结构调整五大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带动了扶贫产业的发展。在五大行动计划全面实施过程中,我市借助农业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全力提升“四个一”工程质量,科学建立扶贫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确保贫困户参与其中并获得稳定收益。全市整合各类资金2亿元投入“四个一”产业发展。尤其是要求帮扶单位按副科级以上干部每年每人落实不少于3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帮扶村发展“四个一”产业。目前,全市已新增茶园和果园3万余亩,328个行政村茶果产业落地见效,带动发展333个扶贫新型经营主体,加入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户达5529户,初步实现了贫困户户均一亩茶、一亩果发展目标。
聚焦光伏扶贫不放松。按照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光伏扶贫模块开放录入本批次光伏扶贫电站的要求,我市已纳入补助集中式电站数量1个,建设规模5900千瓦,关联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待纳入补助目录电站数量146个,建设规模6283.16千瓦,关联建档立卡贫困户1668户(村级电站107个,规模4515.64千瓦,关联贫困户1292户;联村电站39个,规模1767.52千瓦,关联贫困户376户)。
确保就业扶贫再扩面。规范扶贫车间管理,对有名无实、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进行全面清理,举办了“春风行动”春季就业招聘会,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设置了就业扶贫专岗,落实了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交通补贴,鼓励帮助贫困劳动力广泛就业。全市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879个,安排季节性岗位5000余人次。采取“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扶贫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名优茶制作、荷花、生猪养殖等就业技能培训,2019年组织各类就业培训2895人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262人次),已发放培训补贴133.81万元。
推动金融扶贫再发力。金融扶贫受益面进一步扩大,截至11月底,“一领办四参与”扶贫贷款5.95亿元,114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资金达到5133万元。发放小额信贷439户1242万元,有效解决贫困户创业资金难问题。
引导社会力量助脱贫。扶贫干部帮助贫困人口网上发布合理需求,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对接。全市累计注册爱心人士158043人,成功对接贫困户需求44436次,其中资金成功对接数4559人,物品成功对接数39877次,使贫困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物资和经济上的帮助。
尽锐出战一以贯之。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省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安排,以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持续坚持长短结合的减贫方略,紧密结合全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压茬压实推进,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特别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实现贫困群众短期退得出、长期稳得住、脱贫不返贫工作目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