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窑园区大门是一座大牌楼,碧瓦朱檐,古朴壮观。站在大门口,牌楼正面的楹联气势磅礴:“皇家氣韻,千年陶藝驚中外;窯火光華,歷代瓷珍耀古今”。上下联的句首,分别嵌入“皇”、“窑”二字,凸显出这座园区的建造者;“千年”、“历代”,蕴涵着景德镇陶瓷的悠久历史。全联22个字字字珠玑,昭示着这个大门内的园区的主题。在大门牌楼的背面篆刻着的对联是:“從景德走來,蝶變以興,千載光環欣愈亮;自皇窯望去,鵬翔而起,滿園雅趣樂悠遊。”上联是歌颂皇窑集团继承、发扬光大了景德镇陶瓷的优良传统,下联则充分肯定了把陶瓷文化寓于景区雅趣乐游之中的创意。
景区内有数个不同类别的展厅,向游客展示了景德镇历代陶瓷珍品精品。皇窑集团创始人黄云鹏先生亲手制作、亲手绘制的《鬼谷子下山》、《三顾茅庐》、《尉迟恭单鞭救主》等八大仿元青花罐,艺术价值极高,是众多展馆、行家抢购的藏品。一进这个大厅,一副笔力苍劲的楹联就展现在游客的眼前:“雲帆下碧海,驪珠勇探;鵬翼上青霄,蟾桂定攀。”上下联第一个字分别是“云”、“鹏”二字,全联对黄云鹏为振兴景瓷不畏艰辛、遨洋遊月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厅里另外一副楹联则从鉴古、制瓷两个方面赞誉黄老师:“品瓷鑒寶,慧眼明心甄璞玉;汲古融今,精工巧琢譽寰瀛”。参观完黄云鹏的珍品后,游客肯定会认为这一评价是实至名归的。
唐英是清代著名的督陶官,他对景德镇陶瓷的贡献彪炳千秋。皇窑景区为这位先贤建了一座千余平方米的“唐公祠”。祠堂大门两侧撰联力透壁背:“領瓷苑風流,在昔督陶遺厚澤;仰唐窯典範,於今繼業譜新篇”。步入祠内,游客可瞻仰到数米高的唐英座像,赫然在目的“督陶立百世之功,卅載辛勞,多種才知融貢獻;作吏施一方之德,萬民感念,千秋俎豆薦馨香”佳联篆刻在正厅内柱上;厢房门两侧的楹联“自謂陶人,釉火泥坯皆濟美;世稱雅士,詩書曲畫足流芳”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唐英的千古业绩。后人对唐英恪守督陶职责,并把自己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整理总结后著书立说佩服不已。这一佩服之情,充分体现在“唐公祠”内的又一楹联中:“督陶勤蒞工坊,偶制文玩題錦句;立說欣憑學識,樂傾心語撰瓷經”。
宗教用瓷是皇窑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区,有一栋北京天坛式的4层建筑,那就是宗教用瓷展示地“圣玉堂”。在这里,篆刻着撰联人怀着虔诚心情书写的楹联:“木金水火土,物運五行,演化玉瓷並美;誠善禮仁和,理通三教,提倡道德同優。”真没想到,陶瓷景区居然也有对宗教研究的专门场所,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在皇窑有了和谐完美的统一。为了满足游客的创作兴趣,景区内还有供人即兴挥毫的大楼,有雅兴的游客可以在这里一展身手。大楼大门两侧的楹联是“妙筆精功留墨寶,高懷雅量結瓷緣”,其中的内容着实对游客有吸引力。
众所周知,景德镇古代粉碎陶瓷原料的原始工具是水碓。那时无电无机器,要粉碎原料,靠人工捣捶费力费时且难保原料质量。我们的先辈何等聪明,借助大自然赐予的川溪水力发明了水碓,这一工具流传千年甚至至今仍未绝迹。皇窑景区没有忘记古代瓷工的这一功绩,专门在南河边开设了一个水碓景区,引来河水冲动水碓上下舂石碾粉。在这里,游客们不但可以看到水碓的工作情景,还可以欣赏这个景点院门外悬挂的楹联:“千載水車翻鎮史,四時碓杵奏陶歌。”
现代化的景区离不开娱乐场所。在皇窑景区,就专设了水上舞台。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给游客小憩时带来无比的愉悦。“世事滄桑,歷歷奇觀懸史鑒;管弦歌舞,聲聲雅調愜心懷”、“雅韻新風,精彩戲文呈妙藝;輕歌曼舞,悠揚瓷樂播仙音”两幅妙联,把游客融入九天的琼瑶仙境之中。更令人叫绝的是皇窑饭庄大门的对联,让食客尚未进大门就已是“覽秀色心生醉意”,一进饭庄则迫不及待“品佳餚口滿清香”了。
琳琅满目却又古色古香的楹联,把皇窑旅游区包装得书韵飘香,极大地提升了陶瓷景区的文化品位。中华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在这里得到充分完美的体现。
(图片由本报记者
吴海根
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