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草业是一种什么样的行当?茭草行如何变为陶瓷包装工厂?就此我们采访了几位陶瓷包装的老前辈。他们是:李火保(1935年出生,江西临川人,曾任江西省陶瓷销售公司经理);王开宣(1934年出生,江西都昌人,老包装工厂职工);樊武保(1942年出生,江西南昌人,老包装工厂职工)。他们回忆了茭草行的那些事:
陶瓷是易碎品,不管是皇家用品或商品、礼品,为了运输途中的保险和方便,必须要进行包装。瓷器生产的历史有多长,包装的历史就有多长,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包装手段和方法也会不断改进和提高。从目前获得的资料来看,最早的瓷器包装应该是“豆麦发芽包装”法。明万历《野获编》记载,瓷器“每一器物纳沙土及豆麦少许,选数个辄牢缚成一片,置之湿地,频洒以水,久之,则豆麦生芽,缠绕胶固。试投之牢确之地,不损破者,始以登车”。后来又发明了“木桶包装”“木框包装”等。至于以稻草为主要材料的“茭草包装”究竟发明于何时,还没有明确的记载,有说发明于元宋时期的,也有说发明于明代的。不管怎样,稻草包装从景德镇地区来看不但历史久远,而且使用的范围和广度是其它包装手段无法相比的。直到现在,有些方面稻草包装还在使用,只不过是稻草包装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与其他包装等手段结合使用。
茭草业同景德镇其他行业一样,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自发成立那种既维护自身权益,又规范本业行为的自治机构,即“茭草帮”。清嘉庆年间,茭草工人郑子木因不满老板克扣茭草工人福利,领导工人举行全市大罢工,由此,茭草工人在景德镇显得特别有底气,俗有“前街茭草行,后街匣钵厂”之说。民国19年(1930年),景德镇共有茭草行140余户,工人2000余人。茭草行里的老板为头首,他长期雇佣茭草工人若干,工作忙时雇请临时工,头首自己也参加劳动。所用的稻草,各种型号的长蔑、染色颜料、茭草凳、白围裙等,均由头首买好。茭草工的劳动组合形式以“凳”为单位,一条凳4至5人,“一条凳”还是工作量计算和工资计算的依据。一般来说,一个茭草行都与几个瓷行(瓷庄、瓷商)发生业务关系即宾主关系,当某一业务关系单位需要茭草包装时,会根据情况派“一条凳”或“两条凳”前去工作。
清末以来,茭草业规定,一条凳茭草100子为一个基数,头首与服务单位(瓷行等)以“凳”结算,做一条凳银元两块。头首按规定发给工人工资并负责伙食。茭草工吃的是白米饭;吃肉一斤(每月初一、十五两次);还有取暖期即农历十月初一开始有烤火。工人的凝聚力很强,凡有集会,用红纸剪成三角旗派人传送,工人见到旗马上到会。工人穿的是白围裙(这是为纪念郑子木之故,只有茭草工能穿白围裙,看色的只能穿蓝围裙)。行规极为严厉,一旦发现偷盗瓷器者,就会收到“解围裙”而被驱逐出景德镇的惩罚。从事茭草业者开始以祁门人为多,婺源人次之,民国以后南昌人为多,新建人次之,都昌人又次之。“上街师傅”对“行规”进行督查。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陶瓷发展需要,对陶瓷包装管理体制进行改造。1950年底,成立陶瓷包装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全市最早成立的7个合作社之一。刚成立时,只有茭草业与看色业合在一起,也就分成了两个组,有职工400余人,后发展到800多人,办公地点在小黄家上弄(已拆除,建昌欣公寓),成立时还开了大会,在富强上弄(镇公所所在地)开的,好几百人参加。合作社时期,工作方法基本沿用旧时遗留下来的那一套,哪个瓷行需要包装就派人去做,大家一起分钱。1952年成立国营性质的包装公司,地点在江家上弄,规模大了很多,主要是把与包装有关的打络子、把庄、花草拢到一起来了。为了便于管理,分成几个车间,每个车间负责几个瓷行的包装业务。那时,每个月发三次工资。1954年2月,包装公司与景德镇市瓷业公司(销售性质)、市搬运公司(旧时的散子店、船行等组成)合并组成景德镇市包装工厂,办公地点在南门头京剧院隔壁,隶属于景德镇市陶瓷生产管理局,对瓷器包装、运输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按照高级细瓷、出口瓷、日用瓷、工业用瓷、瓷络加固(打络子)5个方面设立5个车间。
开始,包装工厂的仓库比较分散,富强弄、小黄家上弄、江家上弄、南门头等地都有,后来在太白园地段新建了大型仓库。各瓷厂按品种及等级送散瓷到仓库,由仓库工作人员验收接交(瓷厂凭票结算),剩下来的事就是包装工厂的事(包装、发货、装车运输等)。1955年9月,景德镇陶瓷批发站成立(一级站),隶属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要经销日用陶瓷业务,包括内销和外销,包装工厂划归陶瓷批发站管理。1956年,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包装工人划归各瓷厂管理的情况,但时间很短,1957年10月包装工厂重新恢复。同年,成立中国土产品出口公司景德镇陶瓷出口公司,该公司的前身为陶瓷批发站出口科,包装工厂一部分工人划到出口公司去了。后来,景德镇地区的陶瓷销售体制曾历经变化,与陶瓷流通有关的陶瓷包装工厂在隶属关系上也跟随发生变化,包装工厂的管理方式也有变化,但包装工厂建制依然存在。
有关数据显示,1961年,包装工厂职工1279人,其中包装工407人,成件工512人,花草工242人,搬运工143人,瓷络工124人,管理人员51人。1968年,市委决定,将隶属于陶瓷批发站的陶瓷包装工厂解散,资产和人员划分到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所属各大瓷厂。由此,陶瓷包装工厂结束了其使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