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一院推出患者版临床路径管理模式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徐婷玉

郝思嘉

文/图

“朱先生,您好,这是糖尿病患者版临床路径,您看一看,可以大概了解您这次住院需要检查的项目及住院天数!”

自2009年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新模式以来,从引进临床路径信息管理系统,到如今出台患者版临床路径让患者明明白白住院,该院始终立足“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不断改进管理模式,规范诊疗行为,在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许多尝试。

推进患者版临床路径,

让患者治疗过程明明白白

日前,市民朱先生因血糖控制不佳,在市一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后,血糖控制越来越平稳了。“我今天入院第三天,对于病情的治疗方法、程序、护理方式等,医生护士告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整个治疗过程都比较顺畅舒坦,这与我以往治病的经历大有不同。”朱先生表示,他入院第一天,护士就发放了患者版临床路径,用什么药、花多少钱、计划住几天院、平日如何护理、该做哪些检查,都一一细致告知。

对朱先生的治疗模式并非个例。为扎实推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工作,市一院积极探索“患者版临床路径”及医联体一体化临床路径工作,经过多次与临床科室沟通、协调,今年9月完成了全院20个病种的患者版临床路径制订,并落实到临床工作中,真正实现了“医、护、患”临床路径的一体化,增强了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与此同时,截至目前,还推动了3个医联体单位的临床路径工作,为探索医联体一体化的临床路径工作积累经验。

“临床路径实施后,规范了医疗行为,医疗过程更加透明公开,密切了医生、护士、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内分泌科医生徐逸群感受深刻。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拥有更多的知情权,也提升了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

信息化管理,

临床路径工作数据更精准

临床路径,通俗点说,就是同种疾病诊疗的路线图。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治疗组或不同医师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诊疗方法,出现不同的诊疗效果,而临床路径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医疗行为,减少疾病变异可能性,降低患者住院天数与费用,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规范性、科学性的效果。

目前,市一院已开展临床路径病种达111个(含贫困人口22个路径)。据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该院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共计12824个,入径率36.04%,入组率95.10%,入组完成率93.80%,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市一院质管办主任俞志斌表示,临床路径信息软件真正改变了以前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不仅方便了即时数据的调取,最为重要的是临床路径工作数据更为精准了。临床路径可实时监控,并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问题,为今后的整改提供原始依据。通过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调取病种入径率、平均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抗生素费用,还可以细化到具体医生、具体患者的相关数据,从而有效地规范科室诊疗行为,让患者真正受益。

多措并举,

推进临床路径全面开展

患者病情千变万化,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统一的诊疗方案会不会影响实际疗效?“我们并非按图索骥,医院每个科室都有一位高资历的医务人员担任临床路径管理员,通过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适合入径管理;对治疗中出现并发症等变异情况,会适时采取‘出径’处理,力求实现最佳治疗效果。”俞志斌表示。

为了有序推动临床路径的全面开展,该院质管办通过事前培训、事中监控、事后反馈三个时间节点来监管此项工作。首先,加大临床路径的宣传动员,召集科室主任、路径管理员进行培训。其次,形成周周查、月底控的常态化管理。再次,每年年初质管办按照目标管理要求,通过OA网公示科室的各项工作指标,之后每月的质控通报将各科监测数据公示,不达标的科室利用“科室质控日”进行全科讨论、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这一系列举措都充分印证了信息化管理对市一院提升医疗治疗质量、控制医药费用、改善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