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爱菊
米兰
文/图
用“奇谈怪论”消解病人压力,医生又不是神
朱强平医生每天的病人很多,不光因为他是资深医生,还因为他待病人特别平和。你如果是某单位领导,与他交谈时感觉他就像一个朋友,交流起来很顺畅;你如果是个普通农民工,他依然如此,就像你的一个老熟人,一点没有专家的架势。
他看病的时候,除了看病开药,还会告诉你很多皮肤病相关知识,以及很多同类病人的情况。你如果对病情不重视,他就告诉你,某某病人因为不重视,对医生要求的禁忌无所谓,结果复发严重到了可怕的程度。如果你属于过分担心害怕型的,他会告诉你,某某病人比你还严重,经过几个疗程治疗已经快痊愈了。
总之,他有好多的“货”给你备着,不怕你不听。当然,有时碰到一些特别固执难缠的病人,他也自有办法,比如问你,高血压天天吃药你不觉得难过,为何你得了皮肤病需要坚持吃药就受不了呢?皮肤病也是病啊。要么说,人会经常感冒的不是?有些皮肤病也会经常复发,不要希望一次治好就永远没事了。如果患者还是“油盐不进”,他会很正儿八经地告诉你,如果不转变对这病的看法,什么高级医生高级药都没用。
即便是面对媒体,他也毫不避讳,直言其实很多疾病是无法根治的,只能缓解症状,让患者好受点,减轻心理负担罢了,所以才会有那句医生的名言: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病人也要学会如何看病,医生要有同理心
已不年轻的朱强平医生那些看起来的“奇谈怪论”,却让病人很受用,因为这些都来自他几十年的从医经历,更来自于他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病人。对于患者而言,这一点特别难得,也特别重要,这使他很容易就找到医生与患者沟通的痛点,因此,患者都很愿意与他交流。
朱医生的“奇谈怪论”还不只这些。他会把一个好医生的标准也比作匠心,说医生也属于匠人。前几年,媒体上有很多对医生的负面微词。多数同仁都保持缄默,顶多也就来一句哪个行业没有坏鸟?朱医生却语出惊人:如果不从体制层面解决一些问题,可能还会更多!
他解释说,其实医生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普通人感觉不到。“如果医生10分钟看一个病人,4个小时也就看20来个,可现在大医院专家上门诊,一上午要看三四十个病人,也就五六分钟要处理好一个病人,患者觉得医师不负责任、不认真,可医师更委屈,累得要死,劳动成果还得不到体现和认可,从业医师少是根本原因。
因此他认为,这也是近两年国家深入推进医改,加速医疗资源均衡化的目的。其实,病人也要学习如何看病,用最直接准确的方式叙述自己病状和发病时间,便于医生在最短时间明确诊断。不要漫无目标地说太多,影响医生判断,也增加了医生的无效劳动。
病人要降低对治愈过高期望,医生也是普通人
朱医生还说,医生的压力还有社会强加超出医生能力的过高期望值,这也是一种可怕的压力。大家都要求有“医德”,但没人想到坏人恶人杀人犯也会生病,所以才会发生一些对医生的过激行为。一些蛮横的病人稍不满意就大吵大闹,认为医生护士应该无条件满足他的要求,不能平和地看待自己生病治病这件事。“其实,医患之间有些问题是属于人的心态和素质问题,却通过医患关系反映出来。”
朱医生说,医生也是普通人,不要过高要求。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敬业尽职,把工作做好,这是基本的。其他行业工作有瑕疵,大家能接受,但医疗行业特殊,不允许医生出错,不能有任何的瑕疵,一辈子都要学习更新知识,光皮肤病就有3000多种,医生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了。“所以,一个好医生的标准,我认为就是要敬业和匠心,对病人要理解,对医术要精益求精。一个良好的社会,人人都恪尽职业操守,尽可能相互理解才行。老师有师德,医生有医德,做买卖有商业道德,做公务员要恪尽公职,人人都应有基本的公德,不要只针对哪个行业。”
平等看病人允许病人不信任,就有更多信任
朱医生在六院工作有20多年了,之前在性病科待了10年。他说,这对他之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那时大家对性病病人有很多歧视,病人也特别敏感,平等地对待他们就特别重要,这让他有了一种看病人的平和视角。
他说,在皮肤科又干了10多年后,自己病人中有不少是疑难病患者,还有一部分是老年人。疑难病患者一般不会信任一家医院,开始会到处求医,最后才会回到他这里,成了“老病人”,而老年病人除了日常看病,会向他咨询很多相关病情知识,就成了他的朋友。科里的护士说,他即便对严重的传染性病人,也没有半分嫌弃,要求科室的所有医生护士,要平等对待病人,尽可能帮助病人,因此,患者都特别信任他。
20多年过去了,自己看过多少病人,朱医生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科室每年接诊人次从开始的1000人次到如今数千人次。现在每天早上的工作量特别大,遇到周一高峰时,连上厕所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医师的耐心、细心和周到的服务,更需要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他笑笑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