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石口村的美丽风景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本报记者

甘牧

浮梁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大石口村是该县一个位于昌江河畔的小村庄,这里有一个广受左邻右舍称道的家庭——汤太平家庭。几十年来,这个家庭每一位成员之间谦和礼让、乐于助人,相处非常融洽。他们相互关怀、帮助,用真心孝敬老人、用爱心关爱子女,还经常帮助邻里,赢得了众人的交口称赞。

无私奉献,尽一份孝道

1950年5月,汤太平出生在浮梁县浮梁镇大洲村委会大石口村小组。因为家贫,家中排行老大的他成年后当了村中一王姓人家的上门女婿。多年来,汤太平夫妇俩不仅关照着四个儿女,还赡养着六位老人。

上世纪90年代初,六位老人有两位去世了,其他四位也先后迈入暮年,但一家人的生活却依然温馨,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1992年,汤太平年近七十的父亲突患脑血栓瘫痪在床。在全家人的精心侍候与照顾下,老人两年后含笑离开了人世。

丈夫的离去,让汤太平母亲心里十分难受。1995年初的一天,汤太平的母亲因突如其来的脑充血导致半身不遂。面对这一状况,汤太平和弟妹们义无反顾地共同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最初几年,母亲病情非常严重,不仅一日三餐要喂,而且每隔两小时就要将她搬下床大小便,一不注意,老人的大小便就拉在身上了,得随时换洗干净。一天之中还要将母亲搬动七八次,以免染上褥疮。母亲生性爱整洁,有时难免怨人怨己,唠唠叨叨,但汤太平没有一句怨言。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一个儿子应尽的孝道,让母亲多享受天伦之乐和人世间的美好。他还常常叮嘱弟妹:“母亲这场大病,急不得,只有耐心细致才有疗效。”

身患重病,坚持照顾母亲

2007年5月,不幸降临到了汤太平的身上。由于长年操劳,汤太平患上了胃癌。在上海治疗的日子里,他心中时刻惦记着母亲,嘱咐弟妹们要好好照顾母亲,不要让母亲知道自己的病情。但是接连几天没见到儿子的老人意识到了什么,硬是不肯吃饭。汤太平的弟妹们实在没办法,只好把情况一一告诉了母亲。老人当时就老泪纵横。

手术后,全家人不让汤太平再服侍母亲。但为尽孝道,汤太平依然坚持着。在炎热的盛夏,他搬来了硬板床,睡在母亲身边,每天为母亲擦背翻身、倒屎倒尿,晚上睡觉时为母亲摇扇驱赶蚊子。在隆冬腊月,他看见母亲因疼痛难忍无法入睡,久坐床榻又造成臀部和大腿红肿,便找来书籍,自学按摩为母亲搓手搓脚。只要天一放晴,他就和弟弟一起用车推扶着母亲到县城逛逛,陪老人散心、解闷。

没过多久,不幸的事再次来临了。2008年,汤太平被诊断出患有青光眼,一只眼睛已经无法看清物体。住院开刀后,汤太平依然守护在母亲身旁。母亲卧床十几年,从未染上褥疮,到80岁时说话、听音、吃饭都还行,这种情形令人惊叹,其中的艰辛付出可想而知。2008年7月,汤太平的母亲在享受了孩子们悉心照顾的天伦之乐后,终因年老体衰,安然离开了人世。那一天全村老少都纷纷赶来为老人送行。

孝老爱亲,良好家风延续

受到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汤太平的子女继承了孝老爱亲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2007年汤太平胃癌动手术后,十几年来,子女对他的生活予以悉心呵护。他们还主动帮助父母锄杂草、干农活,尽量让老人少些劳累,在年轻人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由于胃癌动了手术,平时汤太平只能吃稀饭或一点面食。有一次他忍不住吃了较硬的食物,结果当天晚上胃部便痛起来了,子女连忙把老人送进了医院住院治疗……

虽然经历多次磨难,但这个家庭的孝老爱亲之风却继续延续,成为了佳话。这个普通的家庭受到全村人的尊敬和各级党组织的称赞。2003年汤太平荣登景德镇市敬老好儿女金榜;2006年获全市“孝老敬老之星”殊荣;2007年光荣当选为镇人大代表;2008年被评为江西省首届道德模范;2009年荣获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和江西省十大道德模范称号;2010年被评为江西省首届十大和谐家庭;2011年被评为景德镇市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荣获全国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称号;2016年分别当选浮梁县和景德镇市党代表。其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并入选《中华新二十四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