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居民更有幸福感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让社区成为服务居民的一个平台,是我市很多社区努力追求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我市的一些社区进行了努力探索,珠山区里村街道马鞍山社区和昌江区西郊街道蟠龙岗社区,便是其中的例子。近日,记者来到了这两个社区采访。

打造特色功能区

走进珠山区里村街道马鞍山社区,让人不禁眼前一亮:在社区大门外两堵白色的文化墙上,镶嵌着一块块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青花瓷板;不少藤蔓植物从墙上垂下来,为墙面增添了几分生机;社区内的廉政法制公园——如磬园,则成为了周边居民的一个好去处……

这些变化,都是该社区积极开展特色社区创建的成果。

据该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齐菊英介绍,2017年以来,该社区经过打造,着重划分了6个区域,形成了“一厅(一站式服务办事大厅)、六区(党建工作区、便民工作区、文化活动区、微爱养老区、特色功能区、信息共享区)、一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格局。

为了给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提供活动场所,该社区在文化活动区内设置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舞蹈室(越剧小站),为下午放学后的儿童设置了“四点半课堂”。社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在特色功能区内设置了金牌调解室,为遇到矛盾的居民提供了一个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及时化解矛盾。

位于社区办事大厅右侧的群众活动中心,也是该社区着力打造的一个亮点。这里设置了乒乓球室、银发文苑、沙滩式休闲茶座,这些设施和办公大厅前新建成的休闲广场,为居民活动提供了方便。

在越剧小站内,记者看到有几位居民正在练习越剧(右图)。“以前我们没有场地练习,都是去老师家里练,那里空间不大,练台步施展不开手脚。齐主任在得知我们的情况后,就主动邀请我们来社区练习。这里还有热水和卫生间,条件非常好。”在社区已经练了一年多越剧的居民胡巧英告诉记者,“经过在这里的练习,我们的动作有了很大长进,还参加了好几次演出呢。”

“来到这里学习的大多是退休居民,我们的练习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社区对我们真的很好,我们非常感谢他们!”在社区越剧小站任教的越剧爱好者张英如是说。

张英告诉记者,她曾经多次自费去浙江省嵊州市学习越剧。现在有了社区提供的这一平台,她都会来到社区,和一帮姐妹们交流,把自己在外地学到的越剧化妆、演出等方面的知识无偿地和她们分享,这让她感到十分高兴。

努力营造文化氛围

“天晴吃灰土,落雨泡泥汤。”这是昌江区西郊街道蟠龙岗社区以前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一让居民闹心的状况已不复存在。昔日难走的道路,已经被整洁干净的柏油路所取代。

11月1日上午,记者走进蟠龙岗社区时,看到的是巨大的变化:平坦的柏油路;富有特色的文化墙和文体广场;在一些老旧小区内,还设置了健身器材……

昌江区西郊街道蟠龙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艳梅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社区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让社区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该社区辖区内的奥园路与时代奥园小区毗邻,2017年该社区对小区的破损围墙进行了修补,将其改建成了文化长廊,在长廊上设置了30余块政策宣传牌,向居民普及“双创双修”、综治等知识。该社区还对奥园路旁的店招进行了统一规范,经过改造后的店招整齐有序,美观大方。为了方便居民,实现“少有所托,老有所依”的目标,该社区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域,让儿童和老人都能拥有相应的活动场所。

在张艳梅的引领下,记者上楼参观了该社区设置的这些区域。

“我们是按‘一厅六区一站(一站式服务办事大厅、社会保障区、卫生服务区、平安联创区、养老托幼助残区、党群活动区、文体活动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体来布局的,这个区域是中老年人健身区。这里是亲子乐园,是让孩子们玩耍的。这间房间是日间照料室,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的。这里是阅览室,这边是‘四点半课堂’,供下午放学后的孩子学习的。我们还设置了健康教育活动室(卫生服务室)和‘温馨聊吧’。”介绍起办公楼内的这些区域,张艳梅如数家珍。

记者还在采访中得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右侧的文体广场是蟠龙岗社区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一大亮点,这里原先是一块近500平方米的空地,但是却成了部分居民种菜、晾晒衣物甚至倒垃圾的场所。在前几年的改造过程中,社区因地制宜,在这里安装了运动器材,铺设了健身小道,进行了绿化,设置了宣传栏,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也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社区这几年的变化确实挺大的,以前这一带的路面都是坑坑洼洼的,下起雨来出门都不方便。通过社区干部的努力,现在这里路平了,还新建了一个文体广场。我们居住在这里都感到很幸福。”社区居民袁秋生如是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