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保长梅石柱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梅石柱关押在茅家岭监狱。

茅家岭监狱是上饶集中营的一个小区。上饶集中营范围很大,以周田村为中心,横跨两区县,包括李村、七峰岩、茅家岭、石底等地,都是四面环山的偏僻村庄。国民党宪兵赶走大部分村民,占用民房、祠堂和庙宇,改造成监狱。

监狱囚禁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干部,也有抗日爱国人士。梅石柱例外,他是当地一名农民。

梅石柱的家就在茅家岭,世代务农,父亲省吃俭用置田建宅,打下一些基础,他更加勤奋治家,名下有十几亩良田。因为这个原因,他被任命为保长。

当了保长,梅石柱同以往并无两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县城不远,梅石柱也不常去,偶尔挑担稻米去集市,换回布匹,剪裁过年的新衣裳。家里日用品,比如女客要用的针线、扣子和顶针,自有货郎送上门。

保长应该不算官吧。

保甲制度自古有之,是封建王朝的一种社会统制手段。民国保甲制度出台在国民党对红军军事“围剿”时期,蒋介石兼总司令的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颁布《剿匪区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10户为甲,10甲为保,联保连坐。

联保连坐就是一人“通匪”,大家有罪,保长首当其冲。

梅石柱坐牢不是“通匪”,另有原因。他家不是有十几亩田嘛,吴富民想从他手中匀几亩。吴富民是邻村人,也是世代务农,原也平平常常,但他的儿子当上“国军”团长,家里积攒了不少银元。以前有钱人,大凡都会置田囤粮,家有余粮心中不慌。茅家岭山多田少,良田更是稀罕。吴富民起先托人捎话,梅石柱婉言拒绝。吴富民便多次跑来,使劲磨嘴皮:“我多给你几块现洋?”

梅石柱说:“再多的现洋我也不卖!”

老实巴交的梅石柱只会一句话。

吴富民有钱买不到他人田,很是光火,更觉失了面子。正好儿子换防弯道回来省亲,吴富民一通诉说,儿子去宪兵总队走了一趟。

梅石柱万万没有想到,一群卫兵闯进他的家,要占用他的房子。之前,宪兵都是征用山坳里头的民房,他家在村口。更甚者,人家可以带走细软,他们空手走人。梅石柱拱手卑怯地说明身份:“我是这里的保长!”

“保长算个球啊?”带队的扇了梅石柱一巴掌,大喝一声:“带走!”

梅石柱不明白,自己怎么成了“左倾嫌疑”,这是什么罪名?

他被关押在“特训班”。

上饶集中营有两个大队,“军官队”关押叶挺等新四军高级干部。

“特训班”全称“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特别训练班”,以“管训”之名,迫害手段非常残忍。

茅家岭监狱原是一座庙宇,木结构、砖石墙,四面悬山顶合围而成,封闭建筑。里面关押了26名“学员”,住着若干特务和看守。这里是狱中狱,内设铁丝笼、烧辣椒水的大铁锅,常有坚定分子遭受酷刑。

梅石柱虽然没有坐过“老虎凳”,暗地里也叫苦连天,在看守枪口下劳役,惶惶不可终日。他胆小,总是躲避看守的眼光,牢房里,他也很少同别的“学员”交流。

1942年5月25日下午,牢房突然燥动,“学员”一拥而上,赤手空拳与全副武装的看守卫兵搏斗。原来,特务头子和卫兵排长等外出开会,留守的卫兵不多,监狱秘密党组织临时决定举行夺枪越狱暴动。

梅石柱缩在门后面,瑟瑟发抖。

搏斗很快结束了,暴动队员夺得枪支弹药手榴弹,砸开西侧门,冲出监狱。

有队员把惊魂未定的梅石柱拉了出去。

这次暴动影响很大,除两位掩护的队员被捕回,其余24人全部胜利越狱。

梅石柱的作用不能不提,他熟悉地形,把大家带到了深山。后来大家把枪支埋了,分散行动。梅石柱有家不能回,跟着一位队员,一路向北。

历经艰辛,他们找到陈毅部队。梅石柱成为一名革命战士,打鬼子、打老蒋都表现得十分勇敢。

梅石柱心里到底挂念家里,全国刚解放,他就申请了复员。

房子还在,破烂不堪。家里人也在,子女初长成,老婆鬓发白,一家人相拥,悲喜交集。

那是1950年10月,梅石柱回到茅家岭,赶上阶级成分划分。吴富民吞占了梅石柱家原先的农田,划为地主,又是“反动派”亲属,枪毙了。

梅石柱成分当然是贫农,他一辈子安心做了农民。

戴智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