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月瑶里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瑶里,我去过多次,和朋友,和同学,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今年五月的第一天,还是经不住初夏的诱惑,与乐平、余干的几位朋友一同抵达浮东这座最偏远的古镇。

这天的瑶里,和许多的古镇古村一样,精心打理尽量腾出温馨的客栈,收留来自四面八方的匆匆脚步。宁静的古镇陡然升温,就像这初夏突如其来的变脸,哪里都是接踵而至的人群,哪里都是嘈杂的声音,哪里都是热烘烘的气息。瑶河两岸的购物街被小商小贩们抢占了,红红绿绿的太阳伞撑起了另一片场景,空气中弥漫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瑶河静静地流淌,鱼儿慵懒地游弋,岸上的喧哗与热闹似乎与自己无关,或许是早已习惯了这一切。巷弄里依然保持着固有的矜持和安宁,游客的脚步声无疑给这片安详扔下了几颗小石子,泛起的涟漪随即消逝在巷弄的尽头。古老的巷弄则像一位处事不惊的老者,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这也许是瑶里的独特个性使然吧。

五月的瑶里,从一朵月季花开始,她缓缓地解开衣襟,露出少女般的天生丽质。古镇的街道狭窄而珍贵,因而每一处都显得格外的吝啬,但古镇人又能恰到好处地利用那些边边角角,或放置一块石头,或植上一株小树和花草,而月季花便是这个季节古镇的精灵,鲜亮而略带羞涩地出现在游人的视线里,让人的眼睛为之一亮。瑶里的花季,不张扬不抢镜头,就那么一点缀,就能恰到好处地装饰古朴的小镇。

对于大山深处的这座古镇,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无论春夏秋冬还是晴雨天气。而对余干乐平的朋友来说是那么的充满着诱惑。那灰墙黛瓦深处的悠悠巷弄,恍若隔世的光阴,静静地坚守着久远的记忆;那古老厚重的祠堂,似乎就是一部源远流长的家谱,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千年沧桑与无数生命的轮回;那横卧在瑶河上吱吱呀呀作响的木板桥,可是少男少女浪漫的连理桥,有你有我的前世今生?

面对浮躁的社会,许多人被岁月剥蚀得只剩下一种思念。我多次邂逅梦里的瑶里,那远山近岭的翠绿,那不经意间的寂美,能否冲破我生命的迷茫?

五月的瑶里,喧闹而不浮躁。因为,当你处在这静的水静的山中,你的心也顿然静了,你便可静静地行走在这古老的山镇,倾听来自大山深处的窃窃私语。累了,坐在街边的石凳木椅上歇一会儿,清凉的山风从你的脑际拂过,思绪定格在唐诗宋词里,一任沉浸在那舒缓的韵律之中。

如果说香菇、木耳、苦槠豆腐是瑶里冬季的符号,那么那些铺满篾具上晾晒的竹笋就是瑶里五月的物语。靠山吃山,瑶里人守候这块沃土,不必离家谋生,上山采集山珍野果,晒出多彩的幸福生活。碱水粑、乌腌菜、香榧、干竹笋、苦槠豆腐,特色小吃招来八方来客,尝一口,叫你一辈子也忘不了瑶里。

到过汪胡的人都说,那是瑶里高山上的原始部落。谁能想到,绕着云彩行走,还有这么一处古朴的人家?也许,不是发现瑶里,汪胡永远走不进人们的视野。汪胡,是徽饶古道的分界点,曾经马帮川流不息,商贾往来不绝;汪胡,那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演绎了一个弑孙禁山的悲剧。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融入到世世代代汪胡人的生命里;一个冬季的沉淀和一个春天的洗礼,高际山瀑布高调复出,带着五谷尖的伟岸和英俊,直指昌江。有人说,喝着昌江水,就想到了五月的五谷尖。

绕南、高岭,一个个富有诗意的地名,却承载着景德镇厚重的陶瓷历史。走在湿漉漉的青苔上,静静地品读“瓷之源”的经典,寻找一千多年前的陶瓷秘籍。那不可复制的陶瓷遗存,揭开了一个个世纪天问。绕南、高岭,不再神秘,只是高高地耸立在我们的心里。

到了瑶里,你就有一种不想走的冲动,那是梦里老家的奢侈。余干来的朋友说,我真想买下一座老宅,与瑶里共度余生。乐平来的朋友开玩笑说,瑶里有丈母娘就好了。是啊,瑶里让人留恋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不仅仅是原生态的环境,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纯朴的民风和勤劳善良的人们。

让时间停留在五月,让时间停留在五月的瑶里,我与瑶里有个来年的约定。

杨昔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