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干劲从少年时代起就热衷爱好诗歌和诗歌评论写作,屈指算来40载,在报刊发表诗歌、诗评近千首(篇)。是冯干劲固有的诗歌天赋还是他的勤奋而取得的今天硕果?客观准确地讲应该是勤奋。他在诗集代序中写道,除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外,多年来,没有完整看过一部电视剧,没有利用闲暇时间去参加其他娱乐活动,晚上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事实也确实如此,冯干劲任局纪委书记一职后,更多的精力是做好领导工作,但仍然抽出点滴时间笔耕不辍,执着艰难地在诗歌创作道路上跋涉。
诗集《岁月印痕》分为:瓷都新咏篇、社会关注篇、故乡难忘篇、生活感悟篇共4辑。纵观全集,诗歌总体给我的感觉,自然流畅,通俗易懂,韵味浓郁,充满情和爱。虽有的含蓄但不朦胧,有的较为直白但非白话。
诗集《岁月印痕》,我更偏爱其中的“故乡难忘篇”。作者是乡村里走出的孩子,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屋一舍,淳朴浓重的乡情乡音,让他一直魂牵梦绕,时刻不忘。也正因为此,看到这些诗歌,我这同样具有浓郁乡愁的古稀老人恨不能与诗作者琴瑟合鸣。
诗人在《深秋的故乡》这首诗写道:“……抚摸着破旧的老屋,寻找昔日的欢笑,那些已故的亲人,在脑海中个个鲜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有多么真挚,破旧的老屋他不是一瞅而去,他不仅紧紧依偎老屋,而是用双手去轻轻抚摸。一个轻轻“抚摸”动作,似乎让我感到诗人心中在颤动,双手都有点哆嗦。他为什么如此?诗后面一句,让我从中找到答案,因为家乡已作故的亲人,个个在他脑海中鲜活,纷纷想与诗人亲切畅谈古今。诗中写道的亲人,并非狭义的亲属,而是广义的众乡亲。诗人在诗中用“鲜活”二字,充分反映了他对家乡故人铭记心怀,英容笑貌都不曾忘记。《深秋的故乡》在最后写道:“我哭喊着夕阳不要落下太急,让我再看一看魂牵梦绕的遗迹,故乡的深秋有着丰收的喜悦,也留下我失落的记忆。”诗最后面4句,让我这个喜欢写点怀旧文章的老者心头泛起苍凉惆怅之感。而年仅50多岁的诗人在诗中写道“我哭喊着夕阳不要落下太急”这句,难道是诗人也对落日、对岁月匆匆离去而引发伤感和悲哀?但认真深思细品全诗,诗人寓意决非如此。诗中所写的“我哭喊着夕阳不要太急”并非悲伤的哭喊,而是激动的呼唤,诗人在遐想如火似血的夕阳留下疾落的脚步,同他一起观看今日家乡的丰收情景;亮开即将西下的光线,抓紧帮忙他寻找孩提时那嘻闹逗乐的画图。这首诗可说情真味浓并且有色有趣。
假设诗人在该诗中如果不用“哭喊”,用的是“叫喊”,我以为,这首诗就达不到耐人寻味,意蕴深邃的效果,全诗的爆发力以及穿透力陡然削减。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著名诗人艾青先生一首诗的其中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可以说,诗人冯干劲在《深秋的故乡》这诗中即便“哭喊”即便“流泪”也源于他眷恋可爱的家乡和广褒肥沃的土地。还有《七月走了》这首诗:“……七月走了,带着炽热的感情,与我吻别,我依依不舍,哭了,感觉岁月的不再。”诗中又出现“哭了”这字眼。这也是《岁月印痕》诗集唯有两个“哭”的其中一个。莫非是作者感情过于脆弱或者说是矫揉造作。我反复品读细嚼这首诗却不得其解。与冯干劲谈到这首诗,他敞开心扉说,谁都有岁月不再的失落感,到晚年甚至可以说还有悲凉感。这是人之常情。但诗中“哭了”主要意思是他要大限度反思自己在人生中所做的一切,并告诫自己,呼唤大家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把握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尽量多做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事。如愧对人生,势必会在枯木朽株的暮年发出几声哀叹、几声哭泣。作为一个诗人,作为一个局领导干部说出这番话,我的情感波澜顿时在心中炙热荡漾。
冯干劲所发表的诗篇,其内容绝大多数是歌颂祖国、歌颂家乡、讴歌生活。作为诗作者只有怀着健康的心态才能写出激情的诗;怀着真情实感才会写出动人的诗;贴近时代才会写出散发时代气息的优美诗。愿冯干劲一如既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写出更多更好的诗篇。
冯干劲先生诗路跋涉40载,他还要继续走下去。因为这不仅是他的诗路历程更是他的心路历程。正如他自己所说,要在诗歌创作中得到快乐,体味生活;要在欣赏诗歌中升华思想,陶冶情操。
曹时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