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在浮梁教育的百花园中,有一朵优雅芬芳的铿锵玫瑰,柔美中蕴含着一丝刚毅,沉静中散发出一股大气,二十五年来,用责任和担当诠释着对教育的挚爱,她就是市师德标兵、浮梁一小教师姚秋玲。
强化自身学习
锐意改革进取
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姚老师1993年毕业于景德镇师范,踏上三尺讲台,她深深地感受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源头活水。为了提升自己,姚老师读专著,钻教材,练板书,并努力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网上学习以及培训。为了拓宽视野,
她远赴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向于永正、李镇西等名师请教,聆听他们的教诲,足迹遍布省内外。
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姚老师在自觉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努力实践,探索反思,不断摸索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她的课堂教学初步形成了“扎实、灵动、开放、和谐”的个人风格,深受学生的喜欢。她在班级中成立了快乐书吧,举办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故事会,每周作文评比赛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她在江西教师网创建的网络工作室,成为了她与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有益交流互动平台,其中“班级魅力秀”和“稚语童声”两个栏目深受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姚老师创建的作文微信公众号,为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个免费的作文展示平台。至今已推出60余篇学生的原创作文,全部配上小作者学习及生活的美照,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写作的兴趣。
重视学生素养
推进素质教育
为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姚老师尽可能地拓展和丰富各种育人方式和途径,经常结合学科教学、主题活动、形势教育等内容,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和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班队课,她组织学生到浮梁消防大队参观,听安全知识讲座,学消防器材使用,演练火灾现场自救,学会安全逃生本领等;全县语言文字工作迎检之际,她带领班上的4个“啄木鸟”小分队,分片包干对县城大街小巷的店铺招牌及广告用语进行拉网式排查,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商家店铺规范使用文字和文明用语,为全县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做出努力;学校召开校运会,她指导班上小记者不失时机地采访了裁判员、获奖运动员,现场写稿,当场播报,成为校运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3年的金秋,旧城农家桔子大丰收,子女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无力采摘,她带领学生帮忙采摘爱心桔,并指导孩子们写出了一篇篇美文发表在《瓷都晚报》;2014年
“景德镇市十佳百优”小记者评选中,她班派出的13名小记者与全市600多名赛手从现场写稿、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角逐,
12人获得“十佳百优”称号。赛后《瓷都晚报》整版以《这里的小记者为什么这么强》为题对姚老师进行了专访报道;同年瓷博会期间,她指导学生郑奕涵、朱卉婕等现场义卖自己的佳作,所得款项全部捐助给贫困学生,事迹发布在网易头条。
关爱学生成长
收获育人硕果
范宇秋,从浮梁一小走出的室内女子足球国家队队长,当年入选景德镇第一支少儿足球队,每天她都要从浮梁赶往市二中训练,自然功课学习受到影响。为使范宇秋功课训练两不误,姚老师主动承担起对她的学习辅导。训练之后、课余时间,姚老师为她开小灶、单独补课;范宇秋在外打比赛,姚老师通过QQ在线鼓励她;七届城运会时,姚老师与她家人前往赛场为她鼓掌加油。姚老师带班多届,每届都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辅导,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更是倾注了慈母般的关怀,家长们总是由衷地赞叹:“姚老师带毕业的孩子,没有差生,没有问题儿童!”
从教25年来,姚老师的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2015年她教的毕业班语文单科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其中18人考入浮梁一中直升班,13人考入新平中学素质班。她执教的优质课获得国家、省、市级奖,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省市级奖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主持研结的课题获国家级成果二等奖;身为副校长的她,不仅自己争当排头兵,而且发挥“传、帮、带”作用,多次为全市骨干教师作经验介绍,三次担任省级远程教育培训老师,参与送教下乡活动,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与她们结对子、为她们架梯子、搭台子、压担子,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她探索的“读为本,悟为核,用为宗”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各级专家和老师们的好评。
一路汗水一路歌。姚老师相继被评为省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市拔尖人才,
多次获市级以上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
2015年被评为江西省
“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面对掌声与鲜花,荣誉与光环,姚老师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她坚信:只有不忘初心,奋力拼搏,才能飞翔于更高远更广阔的天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