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器业雇请工人一般是一年一雇,即在头年第四季度就须将次年所需的工人雇妥。同窑场聘工老板主要交给把桩师傅负责一样,圆器老板一般不直接雇请生产工人,而只雇请一名有作坊管理经验、成型各脚技术精湛的“头师博”来负责这件事,然后由“头师傅”出面雇请“板板得”(即每一工种的头头),最后由“板板得”出面雇请本脚的生产工人。而这个由“板板得”雇请的工人也有一个名称,叫“扛铳的”(“铳”即打猎的猎枪,“扛铳的”就是打野鸡的意思。打野鸡是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的,“扛铳的”意指坯坊工人会经常调换)。不过坯房老板与“头师傅”雇工时,一般都会到各行业工人自发组织的“兄弟会”中去请人介绍。雇佣定事时,由雇主、被雇人和介绍人三方在茶馆“吃泡茶”,茶钱大多数由被雇人付账,因为被雇人有活干而高兴自愿请客。但无论是“头师傅”雇请“板板”,还是“板板”雇请伙计,人选物色好后,均须得到老板认可后方能正式录用,这叫做“定事”。
我们现在提倡“打破铁饭碗”,其实古代陶瓷业还真没有什么“铁饭碗”。原因很简单:那时的生产经营都是私有制,作坊亏损了,老板就坐不住了,就要辞去不合格的人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人反对,被辞者也不会吵闹。于是就有了“吐故纳新”的规矩:每年的农历七月半是坯坊辞退和请进工人、定下半年事情、结上半年工资的日子,这一天叫“变工节”。圆器老板可以在这一天更换“头师傅”,“头师傅”可以更换“板板得”,“板板得”可以辞退工人。同样,这一天“板板得”可以向“头师傅”辞职,伙计也可以向“板板得”辞职。辞退一般工人不歇工;辞退“板板得”,歇工3日,同时由老板请各脚师傅吃“蒸肉饭”。蒸肉饭是大块米粉蒸肉,一巡每人两大块,一般两巡,另炒三个菜;老板要另换“头师傅”,则要请“头师傅”上馆“吃大茶”,即炒菜喝酒,还要停工7天调整生产。如果原有工人全部保留不辞退,则由“头师傅”请工人上茶馆吃油条,叫“定事茶”,这就意味着大家的位子保住了,“定事茶”多少有对工人们肯定和犒赏的意思。也是“变工节”这一天,空出的脚位要招聘新人,“头师傅”和“板板得”就得尽职守则忙碌一阵子了。
圆器业还有一个规矩,即每年的农历十月二十六日,坯坊工人和老板结算一年的生产账目,清点架上的坯,这叫“结架”,这一天也就称为“人工节”。农历十一、十二月生产的坯要到年终歇手时结账,这叫“找账”。“人工节”是老板又一次辞退或留用“头师傅”的日子。与“变工节”不同的是,“人工节”这一天,有些老板会绕过“头师傅”、“板板得”请工人吃一顿很像样的“人工饭”。席间,如老板同工人谈次年生产的打算,那就是暗示明年他还继续请这位工人,这位工人就可以安心下乡过年了;如老板同工人闭口不谈次年生产的打算,只是讲些感谢之类的客套话,这就是暗示明年他不再请这位工人,那这位仁兄就难免会坐立不安考虑明年开春的做工去处了,如果不能在年前找到下家,那恐怕这个年也会过得不安心。若工人次年不愿继续在业主家做工,也可以席间当面言明。
由于圆器行业脚位多,平时生产难免有人因病因事请假,如此一来就得请人顶上,这就是平常说的“请散做”、“带位子”。那时老板都精明得很,他不可能聘请一个工人专门做“散做”,一般是临时有事就请人顶班,平时则让其回家(这当然没有工钱),这也就是临时聘“散做”。不过老板一般不会这样做,而是在现有工人中请人“带位子”,通常是请一个或几个工人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另外增加工作量,增加的工作量就是“带位子”的事。带位子有多种形式,有带本工种位子的,也有带别的工种位子的;有在本坯坊带位子的,也有跨作坊带位子的。坯坊老板会给带位子的工人按所带位子的工作量另付报酬。
在“十大瓷厂”时代,由于国有瓷企的规模是旧时作坊根本无法比拟的,所以几乎每天各车间都有人因病因事请假,于是各车间都会请几名工人做专职“散做”,俗称“机动工”,大家戏称他们为“滚珠得”。这些人基本天天都要顶岗,难得几天不做“散做”。如果偶尔没有工人请假,这时车间就会安排他搞搞卫生做做杂事什么的,这在“大锅饭”时代是“滚珠得”梦寐以求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