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岗村有二三百亩荒山,山上除了嶙峋巨大的巨石、芭茅,剩下的就是野荆棘了。林业产权改革的时候村里稍微好一点儿的林地都被村民们分走了,老倔头是外来户,加上上了岁数,又无儿无女。村长和乡林工站的干部钻进老倔头低矮的石屋时,没等村长开口,老倔头说了声:“我来管石头山吧!”
从那时起,炎热的夏天,一顶破草帽,一条罗布巾,老倔头一把铁镐,一把柴刀,一个酒葫芦就攀爬在石头山上,酷寒的冬季,老倔头加了件自制的草皮背心,身边多了条大黄狗,第二年春天,石头山顶上就出现了一片嫩绿,就这样,老倔头似乎被村民们给遗忘了。不久,有几名美院的学生跑到老倔头的石屋前架上画夹,老倔头既不欢迎,也不厌烦,偶尔把煮的鸡蛋用木盆装着,放在门口的石头上,“要吃自己拿。”说完就自顾自地上了石头山。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有一天早上村民们刚起床打开大门,就发现自家门口有一只用藤条编的框子,里面盛满了硕大的山东大枣,这时家中的大人才知道自家的孩子最近总爱往石头山老倔头那儿跑的原因了。
转眼又到了桃花红、梨花白的春天。这时村里人才发现,石头山现在真漂亮,石头山也热闹了起来。
鸡鸣狗吠,鸟语花香,石头山除了穿上了绿衣,还多了泠泠的滴水,还有溢着青春气息的男女,看到这般场景,村民们才发现这两年村里再也没有像原来那样旱过。
从那以后,每到桃熟梨黄枣红的时候,村里的人都爱上老倔头那儿走走,小孩就更不用提了,如果老倔头一高兴,少不得也会弄上些花生米、泥鳅、野味和来人喝上几杯,他坐的时候腰杆子总是挺的直直的,走路时脚下好像有阵风,他话语不多,所有人都觉的老倔头有点儿怪怪的,讲不清,亲不起来,也生疏不到哪里去,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背地里给他取了个外号“老倔头”。
森林资源调查时,石头山共有林地288亩,其中针叶林(杉、松)150亩,阔叶林70亩,针阔混杂、毛竹30亩,果木林38亩。当年县政府把老倔头评为全县造林先进个人。表彰会上,老倔头说:“先进不先进,我不在乎。但这个账该结了吧?”说完老倔头拿出了一叠厚厚的账单,上面记录了乡、村两级干部在他那儿拿走的所有林产品,分别为木耳、香菇、鸡、鸡蛋、黄麂、野兔、桃、梨、大枣。县长火了,乡长、村长受到了不同的处分,知道这事的村民,心中对老倔头就更加佩服了,情不自禁地说出了一个字:“倔!”
有好事者编了个顺口溜:老倔头,受表彰,县府大堂敢要账。乡长村长挨处分,百姓心里暖洋洋。《西游记》、花果山、怎比横岗石头山,巨石披绿装,鲜花来捧场,春去秋来水果香,乐坏说者傻模样。
老倔头走的第一年清明节,县史志办和民政局的干部来到了横岗,他们恭恭敬敬地在老倔头坟前烧了三炷香,鞠了三个躬。这时大家才知道,老倔头祖籍山东蒙阴县,生于1902年,黄埔军校二期毕业,参加第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幕阜山一战,其为团副,该团除老倔头和一名炊事员外,全部壮烈殉国,系国民党党员。
好心的村民在老倔头离去后,没有任由老倔头生前居住过的石屋倒塌,反而悉心加以了修膳,正厅上面悬挂了几十年的毛主席像仍然挂在正上方。两边的对联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