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智生
老汪右眼跳个不停,从门联下方撕了一点红纸屑贴在眼皮上,仍然镇不住,心里便七上八下。傍晚时分,小龙果然打来电话:“爸!他们不让我回去,家里准备好10万块钱。”老汪放下电话立即想去操家伙,他在屋里转了一圈,却找出一只脸盆一节木柴,跑到晒场急骤地敲打起来。
“当当当!”他一边高喊:“不得了啦!我崽被上汪人抓走了,大家快来帮忙。”
这是西湾村的集结号,铜锣一响——没有铜锣敲脸盆,成年男子会自动聚集祠堂,情绪高涨地等待族长发号施令。
西湾村同上汪村积怨很深,他们不在一个省份,又山水相连,同处皖赣边界。西湾多为汪姓人家,上汪反而姓赵的多。历史上,汪赵两姓因林产水源常发生纠纷,小打小闹如家常便饭,严重时以命相搏互有死伤。
老汪小时候就是一位孤儿,他父亲在一次械斗中丧命。那是1965
年发生的事情,老汪当时4岁。他父亲其实很能打,会家子,十八式扁担功夫舞得八面威风,无人近身;上汪早有准备,劈头盖脸的石灰蒙住他的眼睛,乱棍打死。老汪是村里养大的,这有族规!他是寄养在一位堂伯家,吃穿虽然不愁,终究缺少温情,老汪对上汪仇恨有加。
那次械斗,公安局抓了人,枪毙了上汪村的凶手,西湾村也有人坐牢。这以后,大规模斗殴没有发生过,而群体事件接连不断。为此,两地政府多次磋商,于1996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跨省的边界地区联合调解委员会,缓和了不少矛盾。
老汪脸盆敲得山响,这是久违的召集令。簇拥祠堂的都是一班老人,年轻人寥寥无几。西湾是传统茶乡,清明谷雨时节忙碌一阵,大部分时间空闲,年轻人更喜欢下山找工作。
族长说:“就我们这些人去上汪,肯定讨不到赢。”
老汪说:“我们可以打埋伏,先抓他两个回来当人质。”
族长说:“他们要是反过来抢人我们还得吃亏。”
老汪说:“那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族长说:“我们不是商量嘛,你不要急,这事恐怕要从长计议。”
老汪说,“你们要是不管我自己来,我明天就带大龙去要人。”
老汪怎能不着急,小龙是他的命根子。小龙聪明、孝顺,更重要的是他会赚钱。别人都是守着几亩茶山,小龙另辟蹊径,学会了食用菌种植技术,独树一帜。西湾俗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耕地面积有限,小龙就兼营食用菌制种业务,风生水起。
肯定是村支书悄悄上报,大清早乡司法所就来了人,了解情况后立刻通知联合调解委员会。有政府介入,一夜悬着心的老汪总算踏实些。
事情起因并不复杂,上汪三户村民买了小龙3万袋香菇菌种,种植后认为菌种有问题,以需要技术指导为由,把小龙骗过去扣留,要他赔偿10万元。
通过联合调解委员会斡旋,当事人意见达成一致,并签订了协议:3户村民把所有的香菇菌棒、钢架和遮阴网一次性作价5万元卖给小龙;小龙在原地种植香菇,收获结束后交还土地。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西湾至上汪到底需要翻山越岭,小龙两边打理不甚方便。
赵凤英说:“这边我免费帮你看护,条件是你有空就过来教我种植技术。”
这好办!
凤英是当事人之一的女儿,小龙就扣留在她家里。凤英对小龙耳熟能详,心生钦羡。扣留小龙期间,凤英担心他受到惊吓和委屈,没事就陪他海阔天空,茶水周全。小龙发现,凤英心地善良,有文化,活泼可爱;当然,凤英也长得特别漂亮。
小龙离开上汪的时候,凤英主动提出送他一程。
他们选择盘山古道,这是始建明清年间的青石板路,两边林密草深,山雀啁啾。两人在一座石拱桥停歇下来,桥下溪流潺潺。小龙兴味盎然,他似乎还是刚发现,这里的景色原来如此美妙。
小龙问凤英:“你为什么要送我呢?”
凤英笑着说:“张学良放蒋介石也给足了面子。”
“那我软禁你一辈子?”小龙见凤英没反应,接着说:“我要把你这个张学良变成宋美龄!”
“你又不是蒋介石。你是坏人!”凤英一个羞态迷人状,说完转身往回走。
小龙连忙追了过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