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北平“林家客厅”(主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上海“曾家客厅”(主人曾孟朴、曾虚白父子)和“邵家客厅”(主人邵洵美),宋家客厅显得更为沉寂。为何钱钟书、吴兴华、傅雷、张爱玲等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四大才人”都与宋淇惺惺相惜,往还颇深呢?在《宋家客厅》里,从钱钟书到张爱玲等“四大才人”在不同时期与宋淇皆有通信,无论是切磋学问指点文学,还是感叹人生际遇,无不显示出相互之间的关系深厚。
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宋家客厅》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在《宋家客厅》里,宋以朗不仅还原了父亲宋淇的一生,还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其中,在这部“以宋淇夫妇为中心,上溯宋春舫,面旁钱钟书、傅雷、吴兴东、张爱玲四位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饱学之士”(陈子善语)的家族书中,不仅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还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譬如,宋以朗用大量一手材料,分析现在所热论的张爱玲中后期创作的诸多问题,像“关于《秧歌》与《赤地之恋》的评价”、张爱玲“编剧生涯及《红楼梦》剧本风波”,以及“为什么《色·戒》的王佳芝不可能是郑苹如”等。
宋家是一个文化世家,数人都与张爱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父亲宋琪是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兼顾问,母亲邝文美是她的闺蜜好友,儿子宋以朗则是张爱玲的文学遗产继承人,他们之间有友情,有龃龉,恐怕还有是非和恩怨。但是,与宋琪夫妇相识相交,还应是张爱玲生前身后最大收获和幸运。或是张爱玲也意识到这一点,尽管“剧本《红楼梦》风波”使张爱玲与宋家的友谊一度有了裂痕(或分歧);在给丈夫赖雅的信中,张爱玲还说过“他们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友情相知,无声胜有声。一笺墨韵铺满才人们的深深脚印,《宋家客厅》荡漾大家的笑靥。张爱玲与宋琪夫妇之间的联系主要靠通信维持,他们现存的通信共计600多封,第一封信写于1955年7月25日,由张爱玲所寄,最后一封则是1995年8月9日,发信者是邝文美,此时离张爱玲去世已近一月。在信里,他们无所不谈,从生活到创作,从现实到梦境,此情此景,宛如他们当年在宋家客厅里的促膝长谈。1980年代初以后,双方都进入老年,为病痛所苦,通信内容又转为对病情和病史的交流与探讨,从这些平淡而温情的闲言碎语里,可以读出他们之间的牵挂与关切。“凡此种种,再次证实了作者所诚恳表示的:‘我身为宋淇的儿子,也是张爱玲的文学遗产执行人,掌握了这么多第一手文献,有责任向公众交代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让文学史家能够根据更准确的资料,对张爱玲和宋淇做出公允的评价。’”一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善所言,宋以朗所撰写的《宋家客厅》,既充满感情,又不失客观公允。因而,不仅仅是张爱玲研究,钱钟书研究、傅雷研究、吴兴华研究,宋春舫、宋淇父子研究更不必说,乃至40年代上海文学史以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都将会从这部引人入胜的《宋家客厅》中获益。
“那些去芜存真的史料在今人看来都荡着一缕微黄的脆墨,轻轻一碰,就会毁坏;有些交往的趣事警言在后人耳里,也是半真半假夜半幽魂的窃窃私语,做不得数”(董冶字,著名出版人)。也如宋以朗先生自己说的,其父生前“故事”,并不足信。可正是这些“传奇”背后万花筒般的碎屑,终使“一曲流言度此生”。宋淇与近现代“四大才人”相知相惜,共同谱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华美篇章。在《宋家客厅》的上卷“茗香馀绪”,主要是讲祖父宋春舫的文学生涯和他对中国戏剧的贡献,宋淇的生平和贯穿其一生的重要文学活动;中卷“微言惟有故人知”,讲述了宋淇与钱钟书、傅雷、吴兴华的文学交往和这三位文学名家对其他文人或文学问题的观点见解;下卷“半生缘未完”,侧重记录了宋淇夫妇与张爱玲的结识、交往的点点滴滴,以及张爱玲的作品和她的作品出版史。在“结语”中,“宋淇见过徐志摩,我也遇上了张爱玲”。一卷在手,看文人大家谈笑风生,骚客墨人惜别惜聚,品文学、友情、人生之无限风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