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天莫忘预防五类“秋季病”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黄蓉芳

秋天,气候舒适。但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过敏性疾病、肠道疾病仍然是秋季高发疾病。

专家提醒,立秋之后,气温虽然并没有明显下降。但是,如果从夏秋交接时节就开始积极预防,可减少各种秋季高发疾病的发病和加剧风险。

预防心脑血管病

少油少盐多运动

初秋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冷热交接期,人的机体处在适应新的气候环境下,因此,血压方面容易波动。初秋同时也是进补好时节,相比夏季的湿热环境,初秋干爽,食物肥美,胃口大开,盐油摄入增加。

因此,秋冬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受大气候变化影响及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这个时期将“低开高走”,如果不积极加以控制,它们将持续在高位运行。这些危险因素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体重。尤其以前三个因素最为凶险。

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除了要戒烟之外,在初秋阶段要增加对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这些危险因素的检测。比如,主动去门诊随访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等各项指标,必要时调整夏季的用药方案,保证各项危险因素的平稳运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进入秋冬季节,要记住七字箴言:少油少盐多运动。”

预防过敏性疾病

切忌自行停药

秋天对于哮喘患者而言是一年中较好的季节,只要是注意规范治疗的,较少有急性发作;但如果不规范用药,就比较容易发作。正是因为秋天对哮喘患者而言是“比较舒服的一个季节”,这也使得有些患者一入秋就自行停药,结果,到了秋末冬初,就容易再次急性发作了。因此,哮喘患者在入秋后也要坚持规范用药,切忌自行停药。如果在入秋以后继续坚持规范用药,到了秋冬时节急性发作的几率相对会减少。

当然,如果是对花粉过敏的患者,秋季的确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高发季节。因为秋季正是艾蒿、葎草等草花粉的开花季节。因此,对花粉过敏的病人,在这个季节一定要注意,如果在野外活动,要注意戴口罩,平时注意关好门窗,而且要勤洗鼻腔和规范用药。

预防风湿病

避免风寒湿邪侵袭,适度运动

入秋以后,经常会有气温骤降的情况出现,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诱发或加剧风湿病。中医认为,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痹,即闭塞不通的意思,如果总穿短裙,下肢“卫外不固”,遭受风寒湿邪的直接侵袭。会导致下肢气血无法通畅,寒湿留在经络、关节、肌肉等部位,从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的疼痛,极易成为诱发急性风湿的病因。“时间一长,就容易演变为慢性风湿。”

专家提醒,入秋以后,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护理,预防风湿病的发病或复发。

首先,要避免风寒湿邪侵袭,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尤其是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要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同时,不要贪凉暴饮冷饮,不要卧居湿地等。此外,劳动或运动后,不可在热汗未干时入水洗浴,贴身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并开窗通风,以通气去湿。垫褥、被盖也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和干燥。还需要注意的是,秋天清晨起床时要注意保温。

其次,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适度进行运动。运动的优点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及代谢,增强体质与毅力,利于改善和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预防关节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减少关节强直与畸形。但是,要避免过度以及造成外伤,可以选择打太极、散步、爬山等缓和的运动。

预防呼吸道疾病

注意增加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在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普通伤风感冒、咽喉炎、急性气管炎、某些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支气管哮喘,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则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水痘、麻疹等。

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而燥邪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这是中医认为秋季各类呼吸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入秋以后,不妨通过饮食调理和按摩的方法,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提前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预防小儿疾病

当心轮状病毒肠炎

在秋天,由于气候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婴儿的抵抗力弱,身体不能适应天气突然转凉,容易发生腹泻。而轮状病毒是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常见于秋冬季节,故又名秋季腹泻。因此,家有小儿的家长,入秋以后,首先要注意合理喂养,最好母乳喂养,添加辅助食品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人工喂养儿应选择合适的代乳品。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彻底洗净双手,孩子和家人都要做到。第三,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瓶、奶嘴、餐具、玩具、毛巾等定期消毒,防止病从口入。第四,可考虑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秋季营养

切忌盲目贴秋膘少吃生冷食物

立秋过后,秋风乍起,皮肤、嘴唇开始干燥,此时,人体最需要的是水分。

补水:柠檬水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一阶段,要适时补充水分,以维持体内水代谢平衡,并且以少量多次饮水为佳。“柠檬含有丰富维生素C,因此,经常饮用柠檬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秋天有大量当季水果。比如苹果、梨子、石榴、葡萄、芒果、柠檬、香蕉等,可以给人体补充必需的维生素与矿物质。“比如,香润多汁的梨,就有极好的润肺化痰、祛燥降火效果,特别适合在秋季食用。”

蔬菜:红黄类蔬菜可多吃

秋季可以多吃红黄类蔬菜。比如,多摄取红萝卜、西红柿等,可以补给夏天可能储备不足的维生素A。当然,绿叶蔬菜如菜心、菠菜、生菜、油麦菜等也是不能或缺的,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VC)、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不容小觑。

秋天的气候忽高忽低,呼吸科门诊就诊率居高不下。在这个肺火旺盛的季节,多吃滋阴润肺食物如梨子、蜂蜜、百合、红枣、山药、核桃、花生、板栗、芝麻、银耳、石斛等对健康大有裨益。而肺火偏旺易伤肝气,辣椒、胡椒或肥腻、煎炸烧烤类食物应尽量避免,以防加重秋燥。

健脾胃:早晨喝点健脾养胃粥

对于年老胃弱者,可在秋天早晨适当喝点健脾养胃粥,山楂红枣粥、橘皮粳米粥、百合莲子粥、栗子粥、银耳糯米粥、黑芝麻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午晚餐亦可适当地喝点滋阴润肺的健身汤如虫草石斛炖花胶、灵芝石斛花胶煲鸡、马蹄竹蔗雪梨煲猪利、茯苓核桃瘦肉汤、木瓜雪耳煲鱼尾等。“当然,糖尿病患者必须除外。”

秋季气候日渐转凉,应避免进食生冷食物以免造成各种胃肠道疾病,可吃适量温补食物如羊肉、牛肉等以温补血气,进一步增强体质。“但是,千万不要盲目贴秋膘,要控制总进食量,尽量选择低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肥胖、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摘自《潍坊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