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伏天中暑不容忽视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本报记者

甘牧

【阅读提示】

近段时间以来,我市持续高温。一时间,“桑拿天”、“铁板烧”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与高温一同进入人们视野的,还有“热射病”这个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显得有点陌生的名词。热射病是什么?这种病应该怎样预防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医学专家。

热射病很危险

8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重症医学科(ICU)兼急诊科主任聂增新主任医师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热射病的有关知识。

据聂主任介绍,热射病这个名词其实在专业术语上早就有了,只是普通人关注得少而已。现在随着大家科学意识的增强,才使得这一名词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它是重度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重度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等。热射病是由高温导致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可以引发多器官功能受损。超过人体体温的环境温度容易让人出现昏迷、低血压、腹泻、高热、无汗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病人可能还会出现呼吸衰竭乃至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病人如果出现肝、肾功能衰竭,就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这样,病人住院的时间就要长一些。

热射病在高龄老人中较为常见,但年轻人如果长时间在不通风的高温环境下工作,或从事强体力劳动,也有可能患上这种病。

体弱老年人易患病

“在今年的热射病患者中,来我们医院就诊的比较多。经过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抢救的热射病患者成功率在98%以上。”聂主任告诉记者,“这种病如果发现得早,并及时就诊,病人自身的身体素质又较好的话,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救治成功的。”

据记者了解,近段时间以来,受连日持续高温的影响,到该院重症医学科抢救的热射病患者就有5位之多。这些患者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前一段时间,该科就接收了一位昏迷的中暑老人。这位老人在外出时,因中暑晕倒。在同伴的帮助下,这位老人被120送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由于该患者病情很危重,她又被转到ICU作进一步抢救治疗。

“当时,这位老人送过来的时候已经昏迷了,她的体温达到了41℃。由于送来得比较及时,医护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最终,这位老人摆脱了生命危险。”聂主任告诉记者,“还有一位患上了热射病的老人,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还患有肺病。他是待在家中引起的热射病,体温达到了40多℃,经过我们的抢救,老人也康复出院了。”

“现在老年人由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作息时间等很多方面和年轻人存在差别,很多老年人又大多是独自居住,如果一旦中暑,家人又不在身边,很容易出现危险。有些老年人为了节约,家里的风扇和空调开得比较少,房间里的热空气不易流通,就造成了中暑,甚至导致热射病。老年人在高温天气外出时,如果不注意采取降温措施,很有可能会出现中暑的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热射病。”聂主任如是说。

多举措防止热射病

如何防止“热射病”呢?聂主任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聂主任介绍,造成热射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们的个体素质、环境因素等。一般来说,体质较弱的人在夏天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更容易患上热射病。

为了避免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下,人们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从事高强度运动或工作,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保证体内有充足的水分,这样可以减少中暑发生的几率。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和水分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人们应多吃一些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乱吃一些不洁净的食品,以免发生腹泻呕吐,造成身体抵抗力的下降。

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应该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动。老年人如果在炎热的伏天外出,也应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或是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室内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采取空调、风扇等多种措施降温。

如果确实需要在户外高温环境下工作,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十滴水、人丹等防暑降温药品,及时补充由于出汗而缺失的水分,并采取错时工作的方式,避免在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间段内工作,尽量减少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护自身安全,避免发生热射病。

伏天里,人们如果发现自己或别人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找到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解开衣领、扣子、皮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有条件的话可以涂抹或饮用解暑药物。病人如果稍作休息后,症状还没有减轻,应该及时求助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带来严重后果。

“对于独居的老人,子女也应该多一些关心,在这个老年人特别容易发生中暑的时段,多询问一下父母的情况,一旦老人发生中暑的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医院。”采访快结束时,聂主任也向许多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市民提了个醒。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