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甘牧
文/图
“花纸是我青春的伴侣,贴花是我劳动的符号,在劳动中为国家争光、为时代添彩就是我的价值。”
这是景德镇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监事、一厂彩绘车间贴花工段工段长邱赛珍多年工作的感言和心声。
7月的景德镇,酷暑难耐。记者走进景德镇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贴花车间,倾听邱赛珍这位贴花女工背后的故事。
虚心学习
精打细算
瓷器贴花是日用陶瓷生产过程中众多环节之一。它不需要很高的创造性技艺,但却非常考验操作者的耐心和技巧。
自从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邱赛珍凭着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贴花这道工序。她多次带领同事攻克贴花关键技术难关,做到了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从容应对,多次出色完成国家专用瓷和国礼瓷的贴花生产任务。
邱赛珍还独创了“修剪功”,针对异型产品贴花难的实际,她开始在花纸上动脑筋,通过手工修剪花纸,降低贴花难度,让花纸与器型能够紧密匹配,做到无论什么样的器型都能应付自如,并保证产品质量达标。
作为一名基层班组长,邱赛珍在生产实践中勤于钻研,善于动脑,在各方面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价值。她针对一些零星散瓷容易增加成本的难题,在工作之余利用仓库里与订单符合的花纸,想方设法针对不同器型品种进行剪贴拼接,不仅能用,有时还能出精品。多年来,邱赛珍就这样为企业节约了十几万元的成本。
吃苦耐劳
无私奉献
在工作中,邱赛珍任劳任怨,不计回报。2009年2月,景德镇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国泰民安”餐具在国庆60周年庆典专用瓷竞标中胜出。当年9月,26000件庆典瓷在中南海会议室举行了交接仪式。但这些瓷器存在“60”徽标不够醒目的问题,大家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加贴金边花纸。
然而金边花纸的贴花操作相当困难,凭肉眼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为了把金边加得恰到好处、不露痕迹,邱赛珍带领贴花工段的四位同事,用上了放大镜对照加彩,并邀请唐山瓷厂的五位贴花工来帮忙,通过日夜奋战、轮番作业,他们十只放大镜一刻也不离手,用了五天五夜,终于赶在国庆节前圆满完成了任务。“60周年庆典的那天晚上,我们特意看了电视。当时在电视上看到我们亲手贴出的瓷器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连忙叫家人一起来看,让他们也一起分享快乐。”
2014年11月11日晚,中、美两国元首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会晤时使用的茶具和次日人民大会堂国宴使用的餐具都是该公司产品。这两款产品是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专门为招待参加北京APEC会议的各国元首而制作,对于邱赛珍和她的贴花团队来说,是一次挑战。瀛台瓷共四款花面58个品种,由于交货期短、器型复杂,有些花纸需要手工修剪,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邱赛珍上班就在现场修剪花纸,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多钟。为了保证烤花质量,她连续跟班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直到所有的瓷器全部交单,她才安心地回去休息。
以身作则
示范带动
在工作中,邱赛珍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以身作则,和所有的同事一起赶任务。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产品年产量达到380多万件。她不仅是生产者,还是检验员。在她的严格把关下,产品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平,釉上彩青保持在96%以上,釉中彩青保持在98%以上。
二十多年来,邱赛珍从来没有离开过生产一线。在工作中她还注意做好传帮带工作,从业30多年来,她带了很多徒弟,是大家公认的好师傅。
“平时她和我们是朋友。生活上有什么难事找她,她也会帮忙解决。但在工作上,她对我们要求很严。我们遇到问题时,她就会手把手地教我们,直到我们懂了为止。”彩绘车间彩绘贴花工曹陆妹告诉记者,“我们大家都很佩服她这个人。她总是吃苦在先,不管多晚都会和我们一同加班加点,一起下班。”
“邱赛珍爱岗敬业,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勇于担当。每一次贴花的重任,我们都会给邱赛珍,让她对这个画面进行定版试贴。虽然她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是她和身边同事的距离并没有因此而疏远。同事家里有了什么事情,她也会去帮忙。对于一些员工,她也会主动地去帮助他们。她的行为,真正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一厂党总支书记江盛泉如是说。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邱赛珍先后带领同事,出色地完成了第一代中南海用瓷、国宴用瓷、上海APEC会议用瓷及建国60周年庆典用瓷、中南海二代瓷、中南海瀛台瓷、人民大会堂用瓷等一系列重要订单加彩任务,并先后荣获了市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市建功立业标兵、市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她所带领的部门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作为陶瓷企业的一名基层党员,能够当选十九大代表,我非常激动,也感到特别骄傲。我是党组织从人民中培养出来的,是代表陶瓷工人参加十九大的党代表。在会议期间,我要展示好陶瓷工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形象,认真开好这次会议,展示好基层党员的精神风貌,把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说起即将参加党的十九大,邱赛珍向记者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