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军又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史景迁

1935年1月我党召开的遵义会议,其重大历史意义是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我党历史上第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遵义会议后的1935年5月25日9时至29日17时,短短的4天又8小时的时间里,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争夺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上世纪90年代,担任过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曾写道:“泸定桥战役是长征途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仗……要是渡河失败,要是红军在炮火下动摇了,或是国民党炸坏了大桥,那中国后来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可以说是红军又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5月12日,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第3天,蒋介石飞抵昆明,策划新的围追堵截,企图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

蒋介石深知,只要过了大渡河,就再没有大江大河的天然屏障能够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了。正因如此,蒋介石精心制订了把红军封锁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予以“根本歼灭”的作战计划。

穿行于川西群山之中的大渡河,水深流急,自古就是令兵家谈之色变的险地。1863年,就在大渡河畔的安顺场,7000太平军坐失过河良机,全军覆没在清军刀下。临死前,翼王石达开哀叹:“大江横我前,临流曷能渡。”

72年后,一张大网正向着红军扑来。此时,中央红军仅剩2万人。而蒋介石部署大渡河会战的总兵力有20万人左右,是红军的10倍。据说,当时国民党空投的传单上用特大号铅字印着:“大渡河是红军的覆灭之地”。

1935年5月1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理会议,按照遵义会议制定的在川西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决定继续北上,到川西与四方面军会合。中央红军继续北上,道路也更加艰险。抢渡大渡河,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又一次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中央红军是否会成为“石达开第二”。

对于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悲惨一幕,毛泽东与蒋介石同样清楚。

其实,当时中央红军同70多年前的太平军相比,形势更加严峻。因为红军到达的时间比当年太平军到达时间晚了半个月,河水上涨,河面宽达300多米,渡河非常困难。从上游泸定桥至下游安顺场渡口间数百公里,国民党军布防严密,并提前将所有船只、粮食和其它一切可用物资统统搜走。

为什么红军的处境更为险恶却能绝处逢生,而没有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红军战术指挥得当

石达开当年在大渡河边由于没有及时抢占铁索桥,往西北方向夺取泸定,也没有迅速渡河,贻误了战机。中央红军吸取了石达开的教训,灵活机动而又快速高效地应对敌情。

1935年5月16日,红军几乎是沿着石达开当年的行军路线向着安顺场急进。

21日,当中央红军到达冕宁后,从地下党那里了解到凉山地区的敌情,中革军委当即决定在泸沽兵分两路,主力为左翼,24日夜,先头部队红一团在团长杨得志和政委黎林率领下,经彝族走廊赶到安顺场南岸,抢在蒋介石收缩口袋阵之前到达了大渡河,并在渡口缴获1只木船,后又找到2只木船,25日上午9时,一营营长孙继先率领16勇士抢渡大渡河,迅速占领了北岸渡口,为红军后续部队渡河取得了立足点;红5团为右翼,伪装成主力部队向大树堡挺进,以迷惑和钳制大树堡对面的敌军。到达安顺场后,中央红军一部在此渡河,过河后沿河东岸朝北前进,主力则沿河西岸前进。两支部队夹河而上,抢夺泸定桥。

红军官兵英勇顽强

太平天国靠拜上帝教维系人心,石达开不能用新的思想凝聚官兵意志,因而士气低落,内部矛盾重重。长征中的红军虽处境艰难,但广大官兵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安顺场距离泸定桥160公里,崎岖的山路盘绕在山腰间,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行走十分困难。担任前锋的红一军团第2师红4团(前身为北伐的叶挺独立团)艰难行军几十里后,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第二天必须夺取泸定桥。

时间十分紧迫。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等边行军边研究战斗部署,提出“要桥不要命”的口号,然后分头到各营连去作战斗动员。

红4团先头部队急行军翻山越岭,一昼夜疾行240里,然后又组织22位勇士手攀桥栏、脚踩铁索向对岸猛冲猛打,最终飞夺泸定桥。这样的速度和意志力、战斗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民族政策深得人心

石达开把少数民族看成“蛮夷”“异族”,动辄恐吓威吓,把当地民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而红军在长征沿途历经苦难,仍真心实意站在民众立场上为民众做事,感动了沿途的广大民众。

进入彝民区后,尽管红军遭到了一些彝民的追打,甚至被抢去武器、扒去衣服,但官兵仍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不作还击,而是反复向彝民宣传“同红军联合起来打倒汉官,打倒压迫你们的军阀”。在红军的感召下,彝民首领小叶丹与刘伯承歃血为盟、义结金兰。随后,他派人帮助红军与彝民武装沿途设置的关卡交涉,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小叶丹给红军做向导,为红军快速通过彝民区节约了宝贵时间。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红军穿过彝民区比当年石达开的部队快了8天。正是这宝贵的8天,红军得以摆脱追兵,从容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