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支持乡村振兴显成效

2022年0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程乐

近年来,彭泽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把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大对农村、农民、农业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服务深度下沉,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支持。

“五个更加”支持乡村振兴显成效

涉农贷款投放更加有力。在信贷服务方面,制定专项评级制度,优化涉农业务流程,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全行涉农贷款余额33.55亿元,涉农贷款保持持续增长,涉农贷款市场份额保持全县领先地位,其中,“财政惠农通贷款”余额9354.02万元、186户,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对有市场、有技术、有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水产养殖大户、水稻种植大户、蔬菜基地、苗木基地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支持,帮助扩大再生产或推动产业升级,有效保证乡村振兴金融供给。

乡村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彭泽农商银行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支持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助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禀赋,围绕水稻、虾蟹、商旅等特色产业的种养、销售产业链,持续丰富“百福”系列金融产品,先后创新推出扶贫小额贷款、产业扶贫贷款、虾蟹贷、商旅贷、光伏贷、农家乐贷等贷款产品,重点支持凯瑞生态、农垦集团、中梁农业等龙头企业,全面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精准扶贫工作更加扎实。精准对接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户摸底调查,掌握每家每户基本情况、收入支出构成情况,加快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扶贫信贷投放,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确保做到“应贷尽贷”。同时探索“产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大户+小户”等模式,有效满足贫困人口融资需求。全行累放精准扶贫贷款0.79亿元,涉及农、林、牧、副等多种产业,带动58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更加全面。为推动农村环境建设提质增效,努力将农村金融服务点建成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平台,切实提高普惠金融作用,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26个,设立助农金融服务点132个,安装自助转账终端98台,实现了助农取款乡镇金融服务100%全覆盖,提供小额取款、转账、生活缴费、社保卡激活等各类金融服务,让老百姓享受“家门口”的金融服务,在区域取得较好的金融服务辐射作用,同时通过各类宣传活动,大力推广手机银行、e百福、云闪付、聚合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着力畅通农村网络金融支付渠道,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乡村信用环境更加良好。在“四扫”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信用村、信用乡镇、文明信用农户的评级工作。该行扎实推进信用创评工作,努力实现“户户有评级、户户有授信”的工作目标,先后开展“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反假币、防范非法集资、扫黑除恶等系列综合宣传活动,在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帮助消费者提高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提升识别、防范金融风险能力。2016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20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普及人数达到6万余人。

“三个坚持”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坚持发挥政府对金融的引领作用,提高金融支持深度。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彭泽农商银行立足地方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提高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度。积极采用政府主导、民众参与模式,为农村发展中的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用地平整、农村道路修建等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技推广、病害防治、灾害补偿和农业金融补贴等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坚持绿色生态大力培育乡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释放生态环境红利,为金融履行传承使命提供契机。立足实际,统筹推进城乡融合一体发展,为金融配套服务提供一个持续稳定的地方政策环境。

坚持将支持生态农业纳入金融服务的重要范畴。除农业产业现代化外,乡村振兴的内涵还包括乡村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等诸多非经济元素。彭泽农商银行着力发挥地方金融的作用,多方协力改善乡村产业质态,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为特色乡村产业解决融资问题,实现低端产业向中高端绿色金融转型。

坚持发展普惠金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持续强化与地方政府的对接,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农商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风险消化能力。加快普惠金融力量真正下沉服务重心,持续优化互联网金融服务网络,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