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条政策助力赣江新区营商环境再提升

2022年01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打造优良的营商生态,是“植桐引凤”的前提条件。为此,赣江新区在2019年出台的53条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基础上,于2020年12月29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直管区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政策措施》,制定了20条政策干货。

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从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优化外贸企业经营环境、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等方面出真招、出实招。其中,消防设计审查及施工图无纸化审批改革、投资项目前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混合产业用地(M0)供应等政策措施均为全省首推,将为新区跨越式发展添加动力。

企业“点单”提诉求政府“接单”解难题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但具体要找哪一个部门,不少企业主就“蒙了”。这些隐性成本表面看不见,实际上给企业造成了困扰。

从“问题”出发,让“满意”落地。《关于进一步优化直管区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政策措施》中提到,赣江新区要建立企业诉求点单叫号服务机制,通过开发制作微信小程序,对企业诉求内容快速受理、分派并解决,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及问题进展情况,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定制化服务。新区经济发展局干部陶珂说,接单员将及时把企业提出的诉求分派到相关部门并限时办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妈妈式”服务。

“以后,我们只需要在小程序上下单提交企业的诉求就可以了,还能查看实时进度,太方便了!”萨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洪表示,企业诉求点单叫号服务机制能够大大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同样感触的还有南昌凯迅光电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潘彬,他认为,企业诉求点单叫号服务机制上线后,将极大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勤走访,多倾听,办实事。赣江新区通过线上线下协作发力的方式,不断拓宽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大力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创新用地模式促进产城融合

2020年12月2日,全省首宗混合产业用地(M0)在赣江新区落地,总面积135.5亩,江西南附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7724万元的总价竞得。不同于传统的工业用地,混合产业用地配套服务用房的计容建筑面积可达总计容建筑面积的30%,产业用房中研发设计用房可达产业用房计容建筑面积的50%,创新型企业在单宗土地上即可实现研发、办公、生产的一体化集成。

“普通工业地块中配套用地占比不高于7%、建筑面积不高于10%,无法满足南大一附院转化医学研究院项目的需求。以此为契机,赣江新区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出台了《中医药科创城混合产业用地(M0)管理办法》,加速推进混合产业用地出让。”赣江新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高骅表示,混合产业用地是解决新区用地空间紧张,原有工业用地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下,盘活既有土地资源的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机器人、人工智慧行业的发展,研发、测试与生产环节越来越无法分割,然而用地性质限制住了这些环节的融合式发展。通过用地性质的混合,不仅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更有利于企业集中不同功能环节,从而推动产业创新。此外,通过混合用地的落实,还能有效推进“产城融合”式发展,有利于企业职工生活便利化。

目前,赣江新区首宗混合产业用地(M0)已完成土地平整,正处于建设方案设计阶段。新区将继续顺应新产业新业态及产城融合发展趋势,在规定区域范围内供应混合产业用地,在单宗地块上实现研发、生产、成果转化、办公的“一揽子”配套。

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创新

为了让纳税人享受高效便捷的办税服务,赣江新区继续推进办税业务流程电子化。

“赣江新区成立以来,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南昌济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副部长杨清裕感慨道,公司发票用量大,自从可以通过邮寄的渠道领取发票后,减少了很多工作量,“前一天网上申领,第二天就可以拿到发票了”。增值税专票电子化要来了,杨清裕更是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公司每个月要开出三到五千张发票,有了电子发票,不但交付的速度更快,还节省了不少邮寄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在《关于进一步优化直管区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政策措施》中,还包括制定建设工程相关豁免、简化清单;推行无纸化审批改革;推行并联审批改革;放宽社会办医规划限制;推动测绘成果共享互认;优化提升直管区公共交通;提升通关便利度;优化原产地管理;持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支持“地摊”经济发展;推行科技成果经纪人制度,帮助科技型企业网上交易科技成果,简化政策兑现手续,实现网上登记、无纸化申报,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赣服通”赣江新区分厅建设;实行“三年两检”政策;推动“共享用工”落地;简化失业保险申领程序等“金点子”。

下一步,赣江新区将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创新,将政策举措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擦亮国家级新区这块“金字招牌”,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助力。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李超铭/文徐田刚/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