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章成
“十三五”期间,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武宁县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工业”导向,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蝶变转型。
创新引领产业格局不断优化
武宁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实际,依托生态优势,以创新为引领,确立了工业“1+3”主导产业发展新格局。即做强绿色光电首位产业,做优大健康产业、矿业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3个主导产业。
武宁始终将绿色光电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打造,主动做好产业承接和技术对接,大力发展LED生产和应用项目,通过推动招引配套企业,实现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十三五”以来,绿色光电产业占整个规上工业产值三分之一强。2017年,武宁绿色光电产业被评为“江西省绿色光电产业基地”,成为全省20个产值过百亿的省级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江西昂泰胶囊、江中中药饮片、林全胶囊等企业实现增产扩能和拓展升级,产业产值已占规上工业产值10%以上。矿业经济产业积极推进大湖塘钨矿整体大规模开发,整合提升船滩、鲁溪等大理石资源开发,促进规模开采和深度加工,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0%以上。同时,武宁着眼新形势,大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软件电子、总部结算、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武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产值超四分之一。
武宁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加快形成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十三五”期间,被省工业强省领导小组授予“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并连续四年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殊荣。
培优扶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武宁以高端高新高智为方向,致力培优扶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关联度高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龙头企业倍增、示范基地倍增。
出台系列利好政策。2018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优强工业企业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财政奖励、税收奖励、金融扶持、争资争项支持、质量兴县战略、企业人才培育和企业家成长等方面激励企业做强做大。2019年,借助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试点的东风,武宁积极争取市级试点项目8个,扶持资金850万元,政府按1:2落实配套扶持资金1700万元。2020年,继续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试点,并实行市、县联动试点。市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试点项目分两批共6个,实施县级试点项目10个以上。
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国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专精特新”企业24家。同时,大力推动工业品牌创建。武宁现有“江西名牌”产品工业企业4户,现有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28个,“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
延链强链产业集聚不断加快
武宁根据省市部署,结合本县实际,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确立绿色光电、大健康、矿业、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和旅游等六大重点产业链,深入开展延链、补链、壮链工作,产业集聚步伐不断加快。出台了《武宁县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以及《武宁县精准服务企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施方案》《武宁县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制度》《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定期调度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重点产业链阶段性工作进行部署调度,全县重点产业链推进取得明显成效。2020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7个,“1+3”主导产业54个,“5020”项目1个。
“十三五”期间,武宁全县工业总产值迈上了300亿元台阶,并保持相对稳定。成功申报规上工业企业88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目前的138户。规上工业主营收入由2015年的305.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0.5亿元。工业增值税由2015年的2.3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1亿元。武宁新型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全面致力绿色崛起提注入了强大动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