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浔 见习记者 刘明明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汪良红
这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奇迹:短短5年时间,旧貌换新颜,座座整齐的居民楼、工业园区厂房、设施农业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一幅美好的生态画面:昔日村里“房屋破旧、道路坑洼、垃圾乱倒、蚊蝇乱飞”的脏乱差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气派、高大的花园式住宅楼,整齐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居民家水、电、气一应俱全,各种商业设施功能齐全,这里已分不清是城市还是农村。
这更是一首动人心弦的和谐乐曲:从“泥砖屋,贫困户,躺着土炕想媳妇”的沉痛回忆,到如今村民各项福利待遇节节攀升。
这就是如今濂溪区新港镇的真实写照。作为“濂溪区东大门”“全国重点镇”,“十三五”以来,新港镇积响应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部署,立足沿江滨湖优势,以沿江开发和临港新城建设为契机,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已从传统农业大镇迅速蝶变为新型工业重镇。先后获评全省政府系统“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全省首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乡镇、江西魅力乡镇十强、江西省文明村镇、江西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江西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九江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双十示范乡镇”、全市基层信访工作单位等荣誉称号。
工业主导经济总量持续攀升
初冬的九江,寒意袭人。但走进新港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企业生产车间繁忙有序。
“新港镇将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至上’的理念,充分利用省级示范镇、省级物流园区、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等‘金字招牌’,累计落户重大项目83个,总投资190亿元。”新港镇党委书记胡皓说,目前投产工业企业5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工业年缴纳税收约2.5亿元。
走进九江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工地上大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施工进度。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合331.804亩,投资20.8亿元,年产3500万平方米高端、智能建筑陶瓷,可提供直接解决就业人员800人,并带动江西省及九江市陶瓷制造行业、运输、包装及其他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达标达产后每年上缴利税近2亿元。
位于新港镇的华东(九江)国际汽车文化城项目总规划面积约800亩,总投资额超30亿元,主要以“汽车文化”为核心,突出生态商贸概念,深入诠释和表现汽车文化内涵。2020年已累计销售共计4800余台,完成销售额7.6亿元。汽车文化城将于2021年完成汽车产业全面构建,围绕销售、服务等汽车产业链发力,推动“单一经济”向“销售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经济”转型,助力新港经济发展。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预计新港镇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7亿,完成全社会固投37亿元,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区前列。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8家,招商引资捷报频传,投资20.8亿元诺贝尔二期、投资10亿元的中翰医疗科技产业园、投资8.2亿的中粮三期、投资1.8亿元的深大机械、投资1亿元的鼎建贸易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签约落户。
从传统农业大镇迅速蝶变为新型工业重镇,新港镇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如今,以中粮、青啤、鲁花、天泰、华农恒青等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以诺贝尔陶瓷、富元城建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以煤炭储备中心和富春物流等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产业正在新港镇蓬勃发展。
产城融合城镇面貌精彩蝶变
一条条宽阔整洁的大道,在乡间纵横交错;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充盈着现代气息;新建的公园里,垂柳依依,绿草如茵,美景如画……
“产业是立城之本,兴镇之基。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让农民上楼和‘洗脚上岸’,而是大力发展产业,让农民充分就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胡皓说。
在城镇建设中,新港镇既建好“主动脉”,又疏通“毛细血管”,以“5分钟生活圈”为建设目标,投入100万元聘请国内技术顶尖的设计院对临港新城进行规划设计,以路拓城,建设纵横交错的快速路网,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按照功能性、配套性、服务性一体化的标准,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先后建成了便民服务中心、新港小学、新港中学、公办幼儿园、新港医院、文体中心等项目,并建设了农贸市场、步行街、4个安置小区、公租房等项目,破除城乡藩篱,实现公共资源双向融通,让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我们新修了二仓路、疏港通道、新港大道、九湖路等10条道路,形成了‘六纵四横’路网,共26公里。同时,新修乡村公路20条,共35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新港镇镇长户国光说,“城乡路网把12个村连接起来,惠及4万农民,农民基本实现‘5分钟生活圈’的目标。”
工业兴则新港兴,工业强则新港强。大批工业项目的落户,促进了城镇发展,新港镇也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发展之路。
民生为重群众福祉不断增进
“过去进村的道路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如今,宽阔的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新港镇杨家场村民笑着说。“我们村发展了瓜蒌种植基地、玉米种植基地和养鱼基地,村级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一举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新港镇杨家场村书记李学初说道。
杨家场村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土地肥沃,三面环水。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打造“一乡一园”的格局。新港镇向上级申请资金,建设温室大棚和旱改水两个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左右。
村强则民富。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村级预留用地,新港镇还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升级发展之路,筹资2200万元建设产业创新孵化园,项目位于新港镇一环路,西、北靠炼油厂宿舍区,东靠新港交警中队,南沿一环路。总用地面积40.72亩,由新港镇杨家场村、官洲村、江矶村、细山村、洪垅埂、荷塘村、芳兰村等7个村筹资约2200万元共同建设。项目于2020年7月开工,12月竣工。6栋厂房已通过九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取公开招租确定承租单位,预计每年租金可达150万元,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引导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脱贫,助力全镇整体脱贫。
近年来,新港镇始终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严实标准,突出精准要求,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打好脱贫攻坚战,通过实施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造血”措施,切实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目前,共实施扶贫项目35个,成功建成莲子、光伏、瓜蒌等产业扶贫基地12个,取得良好成效。
同时,新港镇积极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重点抓好与落户企业的对接,做好劳动力资源的推介,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培训,引导和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园区转移就业,平均每年开展各类就业培训820余人次,推荐就业落实率达到75%以上。目前园区已提供就业岗位近3700个。
发展的大道从未如此宽阔,崛起的蓝图从未如此清晰,前进的步伐从未如此快速。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新港镇人民正朝着开放繁荣、人气集聚、幸福洋溢的道路前行,在“赶考”路上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