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播撒科技火种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0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本报记者 洪永林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九江市一家家“科技小院”看到,处处呈现火热的丰收场景。近年来,市科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科协、农技协组织优势,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快推进“科技小院”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2家国家级“科技小院”和11家市级“科技小院”,建院数量在全省处于领跑位置,“科技小院”的快速推进,为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小院”成为服务农业发展的“增压泵”

“‘科技小院’是连接高校、企业、人才的纽带,我们结合九江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过去单纯的依赖资金扶持转化为‘人才+技术’的帮扶,着力把打造成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增压泵’,并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创业基地、科技创新的服务基地、服务‘三农’的科技基地。”市科协主席周光灿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年初,我市下发了《关于开展九江市农技协科技小院建设项目申报的通知》,按照“一县一院”思路,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在各县(市、区)分别筹建一家市级“科技小院”,派驻本市涉农专家、技术人员、在校师生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7月8日,市科协牵头召开首批11家市本级“科技小院”校企对接会。8月24日,记者在位于庐山市海会镇光明村的海庐茶博园“科技小院”看到,庐山市农技协技术人员与九江学院两位博士老师正在茶园里向种植大户讲授茶园病虫害防治知识。九江学院高银祥博士表示,市科协搭建的“科技小院”这个平台太好了,目前我们进驻小院的科技小分队,正着手对茶树良种庐云系列的生长适应性进行研究,调查庐云系列在庐山不同区域种植的茶叶质量、茶树的抗逆性等,为庐云系列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小院”成为助力产业发展的“试验田”

市科协、市农技协在推进“科技小院”建设过程中,分类成立了果业、水稻、等6个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一批掌握农业科技知识的乡土人才活跃在田间地头,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果树栽种、品种改良、低产园改造等,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帮助。”李良武是共青城市金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几年前,返乡创业的李良武从别人手中转包下家门口的果园,一个寒冬将几千棵杨梅树全部冻伤,经过多次请农技专家上门帮扶,果苗逐渐有起色,他深感科技种植给他带来的帮助。今年,李良武的杨梅种植面积达到700多亩,发展到加工杨梅果酒、果脯的全链条产业模式,他也成为当地杨梅产业的带头人。

市科协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主任熊慧惠告诉记者,从盼科技到懂科技,如今成为一个产业的科技带头人,李良武的例子是当地科技致富的生动实践,今年他的合作社被授牌为“科技小院”,当地经常性开展的果园管理、果树嫁接等实用技术培训就放在他的果园进行,周边种植户免费来他的“试验田”里学技术,李良武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科技致富“领头雁”。

“科技小院”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我市把发展推进“科技小院”建设作为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舞台,成为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进行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地处瑞昌市夏畈镇铜岭农庄的松针土鸡生态养殖“科技小院”也是今年授牌的小院之一。8月30日,记者来到小院采访时,恰逢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何刚和孙启彪两位博士带着两名大学生来到小院指导科学养殖松针土鸡。一进饲料发酵车间,两位老师就发现了问题。用加了松针的发酵饲料喂养土鸡,是该小院的核心科技技术,该技术曾获江西省科技厅星火科技示范项目。凭借自己摸索出来的用松针拌发酵饲料喂养土鸡,该科技小院负责人邵国有成为远近有名的松针鸡大王。

跟随老师一起进驻“科技小院”的九江学院大三学生黄亮说,通过到养鸡场动手发酵饲料,取样回去做实验、记录松针鸡的生长,把翔实的数据带回去,不仅增加了我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而且让我们学到了课堂上、实验室里学不到的知识,我们还有好多同学也打算申请到“科技小院”来驻点,都说要把青春梦想写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