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龙群 姚星宇
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
历时六天行程,奔波1000多公里;一路风雪兼程,纵览75个项目。1月9日,全市县域经济巡回看变化活动走进浔阳区、濂溪区、八里湖新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结束现场观摩全部行程。
市委书记林彬杨,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来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熊永强,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候选人占勇,潘熙宁、董金寿、杨健、李洪涛、杨志军、陈和民、廖奇志、蒋文定等市四套班子领导深入四地现场观摩,检阅各地过去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第十三站:浔阳区
风尘仆仆、周末不休,考察团迎着晨光走进浔阳区,聆听这座城市的精彩故事。
惠及民生的故事,温暖人心!
走进湖滨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楼体、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划一的车位,而让不少市民记忆犹新的是,之前的小区墙体斑驳、道路破损、下水道堵塞、停车位严重不足……一度成为居民心中的隐痛。市、区两级顺应民意、审时度势,投资1.7亿元于2019年6月启动对小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去年8月底项目竣工。看着一张张新旧对比的照片,考察团成员高度肯定小区改造升级的成效,希望注重建管并重,强化常态管理,巩固改造成果,健全长效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抓好文明创建各项工作。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品质提升的价值所在。浔城多元调解服务中心内,调解室、心理咨询室、询问室等一应俱全,大厅内张挂的一面面锦旗引人注目。去年,该区在全市率先打造浔城多元调解服务中心,形成了多元调解服务体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考察团对该区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之路表示赞赏,希望继续健全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总结“浔阳经验”,擦亮“浔阳品牌”,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和谐浔阳,积极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
关爱银发族,情暖夕阳红。总投资4000余万元的上善养老护理院设置了医疗康复、颐养居住、生活休闲、厨房餐厅等几大功能区域,按三甲医院护理标准为老年朋友提供优质服务。依托该院优质资源,该区还就近建设近千平方米5A级龙山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行、助浴、助急”上门服务。步入其中,老人们正在包饺子、写对联、下象棋,个个笑容满面,气氛温馨和睦。考察团叮嘱持续做优服务,照顾好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让他们安享晚年。
城市发展的故事,振奋人心!
该区聚力发展数字经济,扬优做强现代商贸,丰富新兴经济业态,融合推进文旅产业,考察团实地感受喜人变化:投资35亿元兴建的九江新旅文化旅游城是一个儿童IP综合体文旅产业项目,旨在推进浔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项目于去年7月正式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地下室和主体结构施工,正式运营后预计年产值超5亿元;广隆·枫尚国际项目为入驻金融企业提供定制化全方位的服务和配套,预计可以解决近2000个金融行业工作岗位、3000个服务行业工作岗位;白水明珠文娱综合体项目于去年11月初动工,分3期建设,一期俱乐部综合项目将于今年2月初完工并正式对外营业,项目建成后可提供约1500个就业岗位。新项目不断落地,新动能不断积蓄,考察团对此给予肯定,希望该区继续努力向天空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不断吸引人气、聚集商气、增加财气。
一路“寻”阳,春光无限:过去一年,浔阳区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2.34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财政总收入30亿元,同口径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34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38元,增长5.8%。主要指标总量均位居全市前列。
第十四站:濂溪区
一粒小豌豆,蕴含大科技。考察团走进三嘉控股九江蛋白粉项目,一探豌豆深加工的神奇之旅。该企业是全国首家采用先进的闭环物理分离技术提取豌豆中的淀粉、食用蛋白和膳食纤维的企业,多次荣获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做成大产业,带动大发展。项目一期主要建设办公楼和日加工豌豆200吨的生产线和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主营收入约5亿元。考察团看好项目发展前景,希望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提高产能,做优品牌。
一网通全球,物联大世界。走进网营物联智能供应链体系九江运营枢纽项目,只见货物成堆,电动叉车、智能机器人运输繁忙。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集电子商务、城市配送、采购结算、供应链金融、数据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城市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0亿元,目前已有橙心优选、宝能生鲜、如意仓等企业入驻。考察团对项目建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勉励企业树立远大志向,锚定更高目标,增强市场辐射能力,打造支柱产业,引领行业发展。
一纸无纺布,美好千万家。赛得利深耕九江,不断续写“产业传奇”,走进其水刺无纺布项目车间,满目机杼不歇、生产繁忙之景。该项目建设年产5万吨干湿巾、面膜以及工业和生活擦拭布水刺非织造布产品,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10亿元。项目一期2条进口水刺生产线已于去年9月底建成投产,年产能1.7万吨。考察团对此高度肯定,希望企业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集聚发展,项目“接二连三”。乔旭(江西)环保科技项目是该区纤维素纤维板块的重要环保配套关联企业,主要依托“赛得利”处理纤维素纤维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硫氢化钠废液。该项目于去年2月28日开工建设,目前进行试生产,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一期项目投产后,乔旭在九江两家公司的总生产能力将跃居亚洲第一,考察团对此表示赞赏,叮嘱企业注重安全、环保,行稳致远、做大做强。
“三”生万物,“数”尽风流。鄱阳湖生态科技城逐梦三载、奋楫笃行,奏响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一座生态新城初具规模。
考察团一路看得认真、问得仔细,感受“九江硅谷”的无限活力:数字九江展示中心项目以“数领浔城、慧泽民生”为主旨,涵盖数字战略、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蓝湾四个板块内容,致力打造九江数字发展战略成果展示运营中心;京东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区域枢纽项目计划5年内牵引100家企业落地,累计实现30亿元以上销售额;新四季摄像头模组及IC封测项目主要建设10条COB封装及后端封装测试线,达产后具备月产10KK摄像头模组及相应影像模块化产品生产能力,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从零开始、白手起家、茁壮成长……考察团对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的开发建设成效给予肯定,希望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引领全市乃至全省数字经济发展。
汇“溪”成河,春潮正涌:过去一年,濂溪区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03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亿元,增长20.38%;规上工业营业收入400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投增长8.5%;工业固投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继续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获得全省利用外资一类县(市、区)第一名。
第十五站:八里湖新区
沐浴冬日暖阳,漫步赛城湖南岸绿道,一桥一物语、一驿一故事,满目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昔日荒山野岭,变身生态绿道。该项目总投资4.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绿道及景观绿化,沿线设置了10个服务驿站和7座景观桥梁,成为展示九江城市形象的又一张靓丽名片。下一步,八里湖新区将启动绿道二期的建设,形成总长约40公里的环湖旅游观光带,引进国内顶级的马拉松、自行车、垂钓竞技等赛事活动,带动旅游和消费,提升新城人气。考察团叮嘱相关负责人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后续管理,真正把绿道打造成沿湖景观带、旅游带、休闲带、文化带和保护带。
颐和·赛城湖康养中心是该区建成运营的第一个康养经济项目,中心依托卓越的医疗技术、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致力打造五星高端养老机构。考察团走进康养中心,只见休闲茶吧、舞蹈室、书画室、阅览室、棋牌室、电影院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介绍,中心每周定制康乐活动,定期开展各类文艺课程及文体竞赛,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考察团成员点赞该区因地制宜兴产业的做法,希望该区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引进相关项目,推进健康产业链建设。
规划精致、生态优美;建设高速、管理有序;发展增效、民生优先……八里湖新区发展日新月异。总投资约4.1亿元的赛城湖大道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绿化、亮化及海绵城市设施,项目全长约25公里,总建设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项目将环赛城湖道路地下全长约120公里6种管道一次性下地埋设到位,并对道路两侧景观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打造,让雨水进行自然吸收和净化。考察团指出,建好更要管好,让项目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赛城湖一湖清水。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去年,八里湖新区一手抓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完成财政收入7亿元,超额完成5亿元的年度目标,城市建设加快从“八里湖时代”走进“赛城湖时代”。
第十六站: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业经济主阵地,迈出发展大步伐!置身九江经开区,处处可见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主导产业加速集聚的喜人态势。(下转三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