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传丰 特约记者 郑文斌
有好路,农民出行更方便;有好路,产业发展更兴旺;有好路,乡村振兴更快速……
初秋时节,穿行在永修大地,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宛如一条条舞动的彩带,畅通了城乡路网,缩短了城乡距离,扩大了对外交往,带旺了百业发展。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日益成为40万永修人民满意的“幸福路”和“致富路”。
“四好公路”联四方
近日,记者驱车前往永修县立新乡,宽阔、笔直的柏油路平整畅通,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从窗后掠过,一条条“四好公路”在田间纵横相连,直达村民房前屋后。
“以前,这条路‘三步一小坑,五步一大坑’,开车就像坐摇篮,当地群众自嘲为‘摇摇路’。”在永修县立新乡黄婆井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业春口中的“摇摇路”即是“立滩公路”,也是立新乡进入县城的主要通道。“如今,‘摇摇路’的光景一去不复返了!”走在新修的立滩公路上,梁业春满是笑意。
近年来,永修拿出超常举措,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上全面发力。2020年,永修县总投资2.4亿元,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88.6公里,其中,县道升级项目5个33.8公里、通村窄路面拓宽项目15个52.2公里,产业路、旅游路、公益路项目3个2.6公里。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822.9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水泥路率达100%,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率达100%,所有行政村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据悉,2021年,永修计划再投入4.8亿元实施“农村四好路”项目130公里,其中,县道提升改造30.7公里、乡道提升改造53.8公里、其他农村公路拓宽改造45.5公里,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
产业兴旺富民路
“再也不用凌晨3点起床摘莲蓬了。”对于门口的“四好公路”,黄婆井村莲蓬种植户宋小平感触颇深。
宋小平家种了5亩莲蓬。从前,要每天凌晨3点下田采摘莲蓬,摸黑到县城赶早市。现在公路修好了,乡村美景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摄影、采摘。“今年,每亩莲蓬比去年多赚了近2000元。”尝到了甜头,宋小平准备继续做大莲蓬产业。
“过去,有路难行,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永修县立新乡党委委员、副乡长袁威说,该乡不仅有柑橘、水稻、油茶等传统产业,还有稻虾连作、水果莲蓬等新产业,但如何打通与外界的阻隔,让“山货出山”,却成为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
2020年8月,全长16.8公里的立滩公路开始动工,今年5月正式通车。“我们在原路基上,对路面拓宽,铺设柏油路面,安装防护设施并进行美化亮化,已达到了三级公路建设标准。”永修县交通运输局工程师郑涧表示,随着立滩线的竣工,打通了“出”与“进”的“双向道”,其红利可辐射带动立新、滩溪、云山等乡镇近8万人口。而这只是永修县修建“四好公路”带来便利、效益的一个生动掠影。
“现在,路好了,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捷,产业也开始借力腾飞。”袁威说,立新乡将依托1.2万亩稻虾连作基地,利用近郊区位优势,建设立新龙虾特色小镇,同时,发展柑橘、脐橙、莲蓬等果蔬采摘,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热门线路,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勤养细管护好路
公路干净畅通,沿线青山如黛,红瓦白墙的民居,绿意盎然的树木……9月13日,路经永修县梅棠镇杨岭村,“畅、安、舒、美”的公路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三分建、七分养。近年来,永修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体系,在全市率先施行“路长制”,做到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确保农村公路级级有人管,条条有人养。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永修县公路安防工程建设215公里,大中修253公里。如今,“路长制”的施行,不仅让村道路变得更加安畅,公路的“颜值”也逐步提升。
同时,该县交通运输部门主动加强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及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的行为,深入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还严把工程质量关,出台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质量监督相关制度,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行为,提升了全县农村公路质量安全水平。
农村,因路而变化;发展,因路而提速。现在,一条条畅通的“农村四好路”,打开了联通四方的窗口,阻隔了简陋与贫困,让乡村更美、产业更强、村民更富,把幸福与农村百姓紧紧连在了一起,也为永修这片热土带来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