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濂溪区:一以贯之抓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2年01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本报讯(李坚 李美琳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储义)立春过后,大江南北暖意渐浓,穿行濂溪大地,放眼各工业园区,抢工期、赶进度、忙生产,如火如荼的奋斗场景乘着春风春雨遍地开花,一个个已建或在建的项目鼓起牛年牛劲焕发出蓬勃生机,为挺起濂溪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注入强大动力。

如何在竞争中寻求机遇,在困境中谋求发展?项目是关键。新春上班第一天,濂溪区四套班子和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政班子主要领导赶赴工业园区部分企业,实地协调调度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为企业发展鼓足牛劲。新春开年的这一行动,传递出濂溪区一以贯之抓项目抓发展的坚定决心,以及全面推动工业强区战略的态度和力度。今年,濂溪区主动策应省、市“项目六大会战”“重大项目会战年”“营商环境提质年”要求,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品质为上”的理念,按照“产业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坚持力量向项目摆布、要素向项目集中、服务向项目汇聚,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做好招大引强“文章”。“没有招商就没有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这是濂溪区决策层的统一共识。该区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没有局外人”理念,把招商的着力点由“我要招什么”转向“我要招什么”与“企业要什么”相结合,切实以“换位”的思维、“投资”的理念、“挑剔”的眼光抓招商,发挥“1+1>2”的效应。在招商工作中,该区始终把选商择资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现代纺织、绿色食品、数字经济等首位产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运作招商、“合伙人”招商、“轻资本”招商,着力推进延链壮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项目的“含金量”,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2020年,联合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先后引进投资21.6亿元的户外用布智能化生产改造、投资20.8亿元的诺贝尔二期等重大项目38个。今年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增“50·20”项目3个,全力打造“1+2+X”产业体系。

做实项目建设“真功”。为保障项目建设有序高效推进,该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大力开展“项目大会战”,该区四套班子率先垂范,项目责任单位和职能部门靠前担当,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科学施工等举措,将任务分解到月、细化到周、关注到日,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切实把项目建设的成效体现在经济指标上,确保实现“开门红”。今年,将加快推进中粮三期、诺贝尔二期、户外用布智能化生产改造、高档白卡纸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导鲁花食用油、青岛啤酒等企业扩大产能,加快南山御泉天然矿泉水等项目建设,力争绿色食品产业营业收入过100亿元;加快推进圣山户外用布、水刺无纺布二期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导赛得利(中国)、九宏新材料等企业增资扩投,力争现代纺织产业营业收入过50亿元;加快推进诺贝尔二期、深大机械等项目建设,力争建材建筑、机电玻纤等优势产业营业收入累计过100亿元。深入开展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全力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力争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幅和占比均达到35%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确保税收过千万工业企业达到14家,其中过五千万元两家、过亿元3家。

做优营商“软环境”。 “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务项目、一切服从项目”,这在濂溪区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一种自然的常态。该区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形象、事事都是环境”的理念,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多措并举帮扶企业,托住企业生命底线,提升企业质量高线,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为确保127个区级重点项目高效高质推进,该区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执行“五个一”责任机制,每个项目安排一名区级领导包挂负责,以“五星级服务”解决企业用钱、用工、用能等难题,确保项目“零障碍”推进。同时,建立健全“红黄牌”“三单”调度等机制,注重一线调度,强化督查问效,精准了解企业需求诉求,真正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让营商环境成为濂溪的“金字招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