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九派浔阳美如画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干习强汪东平陈沽玥

秋水长天一色,鸥鹭齐飞;两湖长堤相映,层林尽染,九派浔阳分明似画图。放眼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党建领航、楼宇挺拔、产业集聚、人气兴旺、生态复绿、民生幸福,一曲撼人心魄的高质量发展乐章正在浔阳奏响。

“2020年,浔阳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按照‘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浔阳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邱舰欣喜的告诉记者,浔阳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07亿元,增长3.3%;完成财政总收入30.07亿元,同口径增长9.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34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238元,增长5.8%,主要指标总量均位居全市前列。

党建引领点燃经济引擎

近年来,浔阳区始终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树立“一盘棋”理念,坚持“一体化”推进,创新探索“组织一体化、服务多元化、治理网格化、配套标准化、队伍专业化”的城市基层党建“五化”工程,并大力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三化”建设,统筹抓好各领域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质量与水平。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监委、法检依法依规履职,统战、人武、双拥、老干、群团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并塑造了“党建+创建”“党建+棚改”“党建+双创”“党建+商会”“党建+服务”“党建+文化”等品牌,让党建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惠及百姓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不断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引擎”迸发出强劲动力。

水清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近年来,浔阳区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影响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持续打造务实高效“五型”政府,努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深化完善机构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率先同湖北省黄梅县签订“跨省通办”协议,3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两地通办。浔政问策导航器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推动惠企政策“一键直达”。完成“赣服通”3.0版本升级,注册用户数及访问量均位居全市第一,500余项便民利企事项、83项本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使企业、群众所盼的“一次不跑”和“最多跑一次”变为现实。全年引进区外资金100.79亿元,增长8%,引进区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荣获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区。

浔阳区深入实施外埠商会“3+X”战略,实现了工业园区的特色发展,“飞地招商”的创新模式,服务业的提档升级,文旅产业融合推进,总投资35亿元的九江新旅文化旅游城项目开工建设,白水明珠文娱综合体项目成功签约,将打造中国首个剧院沉浸式主题电音俱乐部,新项目不断落地,新动能不断积蓄,新业态蓬勃发展。助推市政府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浔阳科智中心有序推进,将打造区域性数字产业化集聚区和产业数字化示范区;成功签约广而易直播平台、狮峪智能科技、亨给利医用科技等一批项目;进一步完善楼宇经济发展奖励办法,鼓励提质升级,新增企业217家,实现楼宇税收1.85亿元。同时,该区扬优做强现代商贸,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3家,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98.17亿元,同比增长3.2%,占GDP比重达85.17%。九江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全面运营,结束了全省不能直接进口肉类的历史。

强力兴城美化城市环境

“现在有地方休闲散步了,路上也不脏了,绿化也好了,心情更是好了!”背街小巷改造后,群众似乎有着说不完的感谢话。浔阳区聚焦群众“最急”“最盼”“最忧”的问题,持续推动棚改,住房条件改善;路面升级,减少噪音扬尘;地下管网改造,让城市有健康的“毛细血管”,一大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一些老旧小区墙体斑驳、道路破损、停车位不足等问题,成为居民心中的隐痛。为了让居民生活的更美好,2020年,浔阳区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推动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改造较大的老旧小区16个、背街小巷47条、农贸市场10个;(下转三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