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闯关夺隘拓新局逐梦前行启前程

2022年01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程志方 黄开颜 陈春生/文 黄安/图

“十三五”时期,九江经开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明确目标、对标对表、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9年全区完成GDP全市排名第一,按可比价计算,预计截至2020年末,“十三五”时期GDP增长48.4%,年均增速高达8.2%。预计2020年园区营业收入1230亿元,较2015年增长192.8亿元。自201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7.5%、13.4%、11.5%、9.9%,2020年预计增速9.5%,总量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地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综合实力位列全省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前列。曾先后荣获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等荣誉。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020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5107元,同比增加7.3%,较2015年提高14104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3469元,同比增加7.8%,较2015年提高7668元。预计202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较2015年提高74.9亿元,增长1.66倍,批零住餐消费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培育发展城市经济,联盛快乐城、九江国际汽车城、现代综合大市场、大润发广场等一批现代商贸项目陆续建成开业;集聚了柴桑国际、上港物流、九鼎物流、邮储银行九江分行等一批总部经济、现代物流、金融保险项目。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了柴桑春天、观澜盛世、恒大江湾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围绕“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目标,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长江九江经开区段“最美岸线”。

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预计2020年,电子电器、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营业收入1148.9亿元,占比95.7%。预计2020年末本区实有企业数8898户,较2015年末增加5641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10户、规上服务业企业23户、限上贸易企业(不含个体户)68户、资质以上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90户。预计2020年末,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23户。九江石化成为全国石化行业唯一智能工厂示范企业,九江巨石成为省级智能工厂示范企业,九江石化、九江巨石、明阳电路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天高新材料获批潜在瞪羚企业、德福科技获批潜在独角兽企业。预计2020年末,全区将有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2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十三五”期间,政府投资项目327个,总投资208.7亿元,年均65个项目、投资42亿元;社会投资项目294个,总投资1240亿元,年均项目59个、投资248亿元。项目推进工作在2019年获得省政府首批及时奖励得到全省通报嘉奖。2020年,纳入全市重大项目84个,总投资429.7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23.98亿元,截至12月底,已开工项目84个,开工率为100%;已投产项目36个,投产率为42.9%;已完成投资279.4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比为135.4%,其中“大干一百天,投足一千亿”目标为133亿元,已完成进度121.9%;已入统项目84个,占比100%。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复工、创造条件促使项目开工,保障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的做法获得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进行推介。

安全生产态势稳定

切实开展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相关工作,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目前已通过三级及以上等级的标准化创建企业85家,64家企业正在创建中。2020年,深入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59场次,纳入整治的228家企业全面开展“五个一”活动,企业自查自改自报隐患1497条,整改率100%;开展专项督查32次,检查企事业单位209家次,督促整改隐患81个;警示、约谈企业11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企业6家。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三项岗位”人员培训8期,培训取证220余人;安全生产月期间,部门及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培训56场,培训19804人次,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知识“五进”,开展观看“云课堂”等各类活动358场次,38700余人参与活动。每月动态更新全区安全生产通讯录,明确360家重点监管单位的属地及行业管理部门,落实网格化管理,切实消除监管盲点盲区,建网格以明责任。

“十四五”期间,九江经开区将继续推进“5020”项目攻坚暨招大引强、项目建设提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暨企业增资扩产、“僵尸企业”出清暨低效用地及“小散乱污”企业出清、亿元财源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科技创新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等8大行动,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培育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产业集群2个、超200亿的产业集群2个;培育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1家、100亿元企业1家、50亿元企业10家、20亿元企业15家、10亿元企业35家;培育上市企业3家;培育税收过180亿元企业1家、税收过10亿元企业2家、过5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20家,实现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