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动九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2022年01月28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秦成星

“十三五”以来,九江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名逐年提升,2020年排名位列全省第二,成绩喜人,来之不易。九江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打造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新目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努力促进九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一、以文化为引领,要彰显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主题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是咬住文旅强市目标不放。近年来,九江正瞄准“全省龙头、全国示范、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强市大目标,充分挖掘九江多元文化特色,不断提高“大江大湖大九江、名山名城名天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要注重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核心,做好上下联动、山城联动、山水联动、江湖联动、文景联动,推进“山、江、湖、城”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游客在九江“进城能够待得住、出城又有好去处、处处都能玩得好”。二是盯住文旅龙头品牌不放。围绕唱响“庐山天下悠”总品牌,塑造“悠然庐山,自在九江”城市文旅品牌,发挥龙头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利用好长江“最美岸线”打造成果,挖掘鄱阳湖、长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加快鄱阳湖旅游经济带、沿长江旅游经济带项目布局,打造集科普观光、文化集聚、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示范区。三是牢牢抓住文旅产业不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把更多的优质文化资源转为优质旅游资源,创新推出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就有机会打造出更有特色的旅游精品。九江积极融入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正以庐山、庐山西海两个国家5A景区为双核,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推动环庐山旅游经济圈、环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提质升级。

二、以特色为亮点,要串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主线

九江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一是挖掘九江名人文化。九江有悠久的历史,军事重镇经历无数沙场战事。如灌婴筑湓城、周瑜操练水军、岳飞屯兵江州、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等等,诸多历史事件引人入胜。还有无数九江历史文化名人,用万余诗篇演绎着一个个动人场景。如陶渊明开田园诗风、李白庐山传千古绝唱、白居易浔阳江送客、黄庭坚创江西诗派等等,这些多元的文化,展示出了九江的超凡气度。二是传承古遗址文化。九江有大量历史文化遗迹散落各地,如瑞昌铜岭铜矿遗址与中国青铜文明起源和衰落同步记载;浔阳城遗址已成为寻阳设郡时期的历史见证;清代吴城码头遗址,鼎盛时期曾享有“装不尽的吴城”的赞誉等等,令人震撼、叹为观止。三是守护传统村落文化。九江传统村落星罗棋布似的点缀在山水之间,如修水黄坳乡朱砂村、都昌苏山乡鹤舍村、彭泽浩山乡岚陵村等一批古村落,形态未变风貌未改,保留住了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审美等价值和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也留住了身处他乡游子们的美好“乡愁”。四是发扬红色基因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九江经历了很多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如秋收起义在修水打响了第一枪,第一面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在修水诞生;叶挺九江指挥部的设立,九江成为八一起义策源地;中共赣北工委驻地设在柴桑区岷山乡,让这里成为赣北烽火燃起的地方,培育出了老一辈九江人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三、以项目为支撑,要夯实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主业

项目是九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一是科技赋能文创,建设精品旅游新项目。九江不缺旅游资源,缺的是文化提炼,缺的是创意包装。九江“文化+”战略正推动着文化与旅游、科技、互联网、创意等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提升了文化产品附加值。要实施好文创“一县一品”战略,依托各县(市、区)文旅资源,培育一批富有九江特色的文旅融合型景区及文创产品,擦亮庐山金星砚、瑞昌剪纸等文创品牌。二是山上带动山下,开辟精品旅游新线路。按照“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的要求,建立健全环庐山周边县(市、区)的旅游发展协调机制,串联山上山下景区景点,加大品牌创新和推介力度,提升九江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围绕秋收起义修水红色景区等红色旅游项目,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三是创新文旅品牌,打造现代旅游新标杆。九江工旅项目有仙客来“国内首家灵芝全产业链可视工厂”为引领,农旅项目有彭泽凯瑞生态观光园作示范,体旅项目也有瑞昌体育+旅游为表率,这些旅游品牌都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如今,九江更需要的是“寻阳古城”“山水武宁”等区域特色项目落地,因为这将成为未来九江旅游发展的新标杆。

(作者单位:中共九江市委改革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