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发 本报记者 谈思宏
脱贫攻坚工作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要真情实感的倾注。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武宁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付周面对全县脱贫攻坚和移民扶持的艰巨任务,他不畏难、不退缩、主动作为、身先士卒,带领扶贫办一班人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当好群众的脱贫攻坚引路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良好的政治担当和精神风貌。付周因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突出,2020年度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扶贫之星”,2021年获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当好县委、县政府决策的参谋员
党员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引路”。付周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保证上级政策贯彻执行方向不偏、精准不走样,主动为县委、县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在政策拼盘、规划制定、资金整合、细化措施、考核验收等方面及时提供合理、操作性强的建议,为全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发挥重要参谋作用。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最先想到的是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他白天顶风冒雨到扶贫产业基地、就业扶贫车间实地查看了解疫情影响,晚上回来整理汇总问题情况,并逐一提出应对措施和解决建议。他的建议引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推进“两业”扶贫工作的保障措施》,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四个方面16项措施,专门安排1000万元资金助推扶贫产业发展,为全县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好全县扶贫移民工作的指导员
脱贫攻坚,重在基层、难在基层。付周坐在办公室的日子是不多的,在一线发现问题,一线协调解决问题,是他多年的工作习惯和坚持的工作方法。担任扶贫办主任以来,他经常是早上到办公室安排好单位事项,就下乡进村入户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推进工作。
大洞彭坪是武宁县最偏远、贫困户最多的“十三五”贫困村。2018年,经过多轮考察调研,付周选择该村作为探索推广“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的试验田,几乎每周都要到距离县城80余公里的彭坪村,指导500亩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从项目选择,到种植抚育,到利益联结,到产品销售,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正是凭着这样的实在劲儿,武宁县“两业”扶贫结出了硕果。结合扶贫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坚持“引导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并举,引导9000多名贫困劳动力长年在外务工、县园区企业务工或灵活就业,创建扶贫车间38个、扶贫基地39个,开发扶贫专岗451个,实现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付周用足用好国家易地搬迁政策,推动武宁县高标准建设了全省最大的搬迁安置小区——武安锦城。他高度关注移民生活改善,积极开展移民后续帮扶,每户搬迁户都有产业、就业、公益性岗位、资产收益其中一项或几项收入,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创业、逐步能致富”。武安锦城成为全省有名的幸福移民新城。
当好全县贫困群众的服务员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四年多来,付周一心扑在工作上,连老父母都很少有时间前去探望。他把自己的情和爱、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给了他热爱的扶贫事业,给了他指导的乡村和关心的贫困群众。
新宁镇徐雪花一家,刚纳入贫困户,丈夫不幸发生车祸,因医保还没有录入系统,面临着要交住院押金、无法享受报销医疗费90%的困境。徐雪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付周打电话。付周了解情况后,当即协调县卫健、医保部门,当天录入系统,帮助徐雪花解决了难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付周总是急群众之所急,帮助贫困群众排忧解难。面对一个个贫困户,他总是动情地说:“你不要着急,我是扶贫办主任,有困难好好跟我说。”付周用真情实意,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