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水青山书彩卷峥嵘岁月又从头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成晨阳王怡荣谢飞鹏

防控新冠疫情,抗击特大洪水,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不容易。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武宁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定信心、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砥砺前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采取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在绿水青山中书写出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崛起精彩画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成绩第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武安锦城·梦想家园安置区被评为“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小区、连续五次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连续四年)、全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等一系列殊荣获得,更是成了这段峥嵘岁月的生动见证!

深化创建三个示范绿色崛起新跨越

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阻挡不住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更阻挡不了全面致力绿色崛起的铿锵步伐。武宁始终把绿色崛起作为第一路径,深化创建“三个示范”,着力提升生态“含金量”和发展“含绿量”,绿色崛起实现新跨越。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生态产品价值日益凸显。武宁全面落实升级“河(湖)长制”,深化完善“林长制”,夯实优化“多员合一”生态管护机制;深入实施“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推行禁捕退捕,473艘渔船全部回收到位。西海水域水质稳定在Ⅰ类,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PM2.5浓度下降到20微克/立方米,继续稳居全市第一。武宁生态优势持续放大,2020年12月18日,获得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殊荣,是此次命名中九江唯一入选的县(市、区)。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生态经济效能加快转换。绿色工业加快集群。实施中城产业园、中乌科创园等新动能发展平台“满园扩园”计划,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领诺电子、群茂电子、高端芯片、5G新材料、汽车机器人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地见效;现代农业势头强劲。新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9个,签约资金9.4亿元。打造省农业产业示范园3家,市级农业产业示范园8家。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1家。全县100亩以上经济作物生产基地112个;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对全县23家景区景点进行系统、全面整改,进一步提升旅游咨询和导览系统、旅游交通、智慧旅游水平,优化游客体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民俗工坊、欢乐湾小镇、鲁溪洞等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积极开展“创A”“夺牌”行动,长水荣获“全国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杨洲乡获批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

深入推进最美小城样板区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日益向好。统筹安排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53个,老旧小区改造、最美岸线、城市驿站、智慧城市等项目扎实推进。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动力,对住宅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和道路修补、补绿复绿、美化亮化、新增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重点进行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大竞赛”活动,高标准打造257个新村点,实施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启动54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点建设,完成农村厕所革命5207户,无害化卫生厕改厕率92.96%。在全省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考核和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中均位列第一。全市新农村建设暨美丽宜居示范县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武宁召开,罗坪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

武宁深化创建“三个示范”,不断创新机制,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改革经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武宁实践》在人民网、新华社刊发,长水村“生态产品储蓄银行”项目稳步推进,即将形成制度成果。民宿经济、文化旅游、田园综合体成为撬动城乡经济板块的增长极,被列入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2020年9月17日,武宁县委书记杜少华受邀参加第三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论坛并作专题报告;2020年11月30日,武宁县荣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广松赴京参加颁奖活动并上台领奖。

全力打赢两场战争于艰难处显担当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沉浸在新年喜悦中的人们惊愕不已。特别是武宁,由于与湖北交界线长达62公里,边界乡镇多,人口多,且人缘相亲,来往密切,疫情防控难度非常大。

于艰难处,更显担当。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武宁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人和”之力构筑严密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体系,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近在咫尺的疫情,拒之有力、抗之有效。从2020年2月14日全县3例确诊病例清零,至今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有效防控了疫情。

一年以来,武宁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制定出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全员核酸检测等系列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同时,强化应对准备,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物资储备能够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组建了8支流行病学调查队伍、5支医疗救治队伍、203支采样人员队伍、26支消杀队伍、2支心理疏导队伍,常态化实行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防疫消杀等防控措施,能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及时应急处置。截至2020年底,累计摸排监测境外入境人员204人,共进行核酸检测13870人次,血清抗体检测7039人次,均未发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在有效防控疫情前提下,有序恢复社会生产,全力打好经济社会发展攻坚战。武宁始终把统筹做好“六稳”“六保”作为第一任务,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将疫情按下的“暂停键”转换为“快进键”。在认真执行省20条、市26条的基础上,出台《关于积极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稳定经济增长30条政策措施》,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累计为企业发放各类贷款1.82亿元,减税降费2.13亿,整合发放奖励资金3712万元。昂泰制药、林全胶囊、恒庆照明等多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名单。落实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共渡难关的10条措施》等各项优惠政策,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促进消费活动,加快服务业全面复苏。先后举办首届茶园开园节、大美江西万人走进山水武宁、第六届杨梅节、香港第十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沙滩音乐节、欢乐湾电音节等节庆活动,带动消费快速回升。

2020年,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逆势向好。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75.79亿元,同比增长4%;财政总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67亿元,同比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另外,全年签约项目84个,合同资金215.8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7个,“1+3”主导产业54个,“5020”项目1个。投资22亿元的安谱达5G新材料运用及配套项目创造了6月签约,10月份正式投产的项目建设新速度;青云源上·国际颐养乐活小镇、鸿祥盛实业、吴淞建机智能制造、昂泰大健康一体化项目等10亿元项目正式签约,为武宁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了强劲的动能。

始终紧盯一个目标民生福祉见初心

武宁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根本目标,始终把造福于民作为第一使命,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安排资金5158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79个。出台有效应对疫情汛情推进“两业”扶贫33条保障措施,设立产业扶贫专项资金500万元,发放“短平快”奖补资金217.9万元、扶贫小额信贷975.35万元。“两不愁三保障”等各项扶贫政策全面落地实施,剩余贫困人口1108户、1700人全部脱贫。武安锦城获评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东山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转身。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拓展群众就业空间,全县返岗就业8.23万人。帮助园区企业新招聘职工2360名,引导劳务跨省返工输出7.69万人。对各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复核发现的饮水问题全面整改,确保农村饮水质量达标。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服务中心2个、农村颐养之家46家。S218宋店线罗溪至盘溪二级公路改造、武阳高速、通武高速、第三幼儿园、殡仪馆二期等民生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全力推进平安建设。在全县范围内持续开展“访民情、促和谐”干部大走访、大接访、大回访活动推动“双提升”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社会面稳控工作,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对涉黑涉恶类案件全部进行“回头看”,扎实推进建筑领域沙石行业专项整治,受理问题线索18条,查结18条,立案查处9人,有效推动砂石恢复市场正常价格,得到市扫黑除恶特派督导组高度肯定。上半年公众安全感测评指数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21。

绿水青山书彩卷,峥嵘岁月又从头。2020年,武宁着力对冲外部环境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交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彩答卷,蹚出了一条独具武宁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2021年,武宁县委县政府正带领全县人民,持续放大新优势,主动融入新格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