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逆行”我们有的是勇气职责就是我们的初心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李芳

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天使,有的只是一个个逆行的身影。

在当今和平年代里有一群人,他们时刻保卫着我们的安全,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哪里有危险,他们就会用身躯挡在危险的最前线,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2020年,第三届中国医师节!今天!向你们致敬!在疫情之下,你们既是英雄也是勇士,你们是顶风而上的“逆行者”、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只为保护华夏儿女足下的这片净土,世上没有岁月静好,是你们舍弃团圆舍弃自我,披甲上阵,负重前行,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前线,医院就是你们的战场,医疗工作平凡而伟大,你们舍小家保大家,带着无私伟大的爱,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坚守传递希望,用行动温暖人心,用你们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呵护健康!敬佑生命!

白衣勇士书华章危难时刻勇担当

无论面对疫情考验,还是致力于救死扶伤的医疗服务,黄少南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以来,黄少南主动向医院递交请战书,申请赴湖北支援抗疫防控一线,他用坚定的意志树起一面旗帜,他主动放弃春节假期,积极参加市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用自己的“医”无反顾,像勇敢的战士一样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黄少南作为科室第一责任人,格外重视疫情防控,每天加强患者病情巡查频次,组织科室定期进行病区通风、消毒、杀菌,组织患者加强运动进行身体锻炼,加强对患者疫情防控知识宣教,培训患者严格执行手卫生,疫情期间严格执行探视管理规定,利用QQ、微信视频等线上方式探视。疫情期间,黄少南所负责的病区有120多位住院患者,无一例患者感染新冠肺炎。

疫情初期,多地封城致使出行不便,黄少南为县区患者开好维持治疗药物,想方设法用快递把药物寄到患者手中。和九江一江之隔的黄梅县小池镇患者朱先生,因长江大桥封闭无法来医院复诊取药,快递业务也无法正常送达,黄少南自己充当“跑腿”人员,将患者药物送至长江一桥交于患者家属。

疫情期间,黄少南坚定加入医院的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毫不犹豫地参加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会诊,为缓解疫情给各类人群带来的心理影响,他还起草拟定了九江市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方案的初稿并负责具体实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他对职责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关爱。

大事见担当,危险显本色。在疫情防控面前,黄少南用共产党员的忠诚树立一面旗帜,第一时间以坚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冲锋在前,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质服务始于心真情服务践于行

“我非常热爱我的职业,疫情期间,虽然没有机会到武汉去援助,但是在我的岗位上也想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张贞因疫情毅然放弃了新年休假回到岗位,疫情期间,医院有600多位住院患者,而对于在住院服务中心的张贞来说工作并不轻松,因为疫情限制了人员进出,谢绝了家属探视,面对这项政策的实施有很多家属不理解,甚至有发脾气、大吵大闹的。遇到不理解的家属,张贞都会耐心地安抚和解释。

得知有的家属他们从很远的县区过来,张贞看着他们因不能探视而只能落寞离开的背影时,这一刻,张贞想:我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为了缓解患者与家人之间的思念,张贞为患者和家属之间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

曾有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们相互搀扶着来院,因疫情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自己女儿了,非常的思念,张贞让服务中心同事前往病区找到老人的女儿,她用自己手机和同事手机为老人和他女儿之间建立了视频联系,当视频打开,看到老人和他女儿倾诉着思念的那一刻,张贞红了眼眶,“亲人之间的思念我非常懂,但因疫情防控形势需要,条件不允许,我只想竭尽所能地帮帮他们。”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情况允许,张贞都会帮助家属和患者通电话或建立视频联系,以缓解他们的思念之情。

疫情期间,张贞还积极请战,主动要求到火车站口执勤点参加检疫工作,为来往旅客测量体温,以高度的责任感,坚守在疫情“防输入”一线,她一站就是一天,冬天时天气寒冷,夏天穿着厚重的隔离服异常闷热,一天下来全身是汗,衣服都湿透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退缩、不畏惧,张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不忘初心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她是门急诊科主治医师,在疫情防控指令下达后,身体不适的她却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不忘初心,践行着身为一名医者救死扶伤的誓言。

科里人手紧张,医生本就不够,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了。廖浔彦忍着身体不适,毅然坚守在岗位一线。春节期间,科室取消节日休假后,她经常主动加班加点,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

发热门诊曾接诊了第一例高度疑似患者。面对患者,廖浔彦毫不畏惧,勇敢冲向前,与护士一起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着患者,在完成CT、血常规检查后,作为疑似患者被收治留观室。在患者被留观的时间里,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涨满雾气的护目镜完成工作。由于当时防护服的数量紧张,她不喝水、不进食、不上厕所长达8个小时,都是为了能节省一套防护用品。迄今为止,她个人收治发热患者多达20余人。

在4月份封锁逐步解除后,来院就诊的病人非常多,一天下来廖浔彦个人接诊最高达80多例患者,早上8点上班后就像陀螺一样转没有休息,一坐诊就是一全天,廖浔彦逐渐感觉到身体的不适感越发严重,开始认为是劳累所致,应该多喝水、多运动、注意饮食,经过调理,不适感确实得到了改善,但是身为医者的敏锐,还是让她隐约意识到身体出问题了,因科里工作繁忙,人手不够,廖浔彦暂时放弃了去综合医院做检查的想法。直到7月份,疫情防控任务逐步减轻才去做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已身患结肠癌。就算检查出已患结肠癌,在住院治疗期间仍惦记着病友们,经常打电话回科室询问是否有患者找她,而她全然不顾自己也是一个需要安心静养的患者。

生命重于泰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命令!廖浔彦是一名普通的医护人员,她用热血铸就医魂,以解除患者疾苦、保障百姓身心健康为己任,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践行好一位优秀医生曾经立下的誓言,她用自己的付出来彰显责任与担当。

共抗疫情倾听你的心声

疫情期间,无论从新冠肺炎患者、居家隔离者、一线医护人员及家属、普通社会公众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此时,电话成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沟通渠道,市五医院心理援助热线中心在原有1条热线基础上再增设了1条疫情专线,更好地满足疫情期间咨询需求,张伟娟作为热线负责人,积极组织心理志愿者轮流值守,24小时不间断接听来电。

心理援助热线中心共有24名志愿者,为提高服务质量,张伟娟将志愿者分为两组,错开服务时间,采取知识学习、案例讨论和情感支持等方式,保证志愿者有时间学习疫情相关心理干预的知识,并在接到复杂疫情来电者能及时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给予志愿者坚定有力的支持。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较强,大众容易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恐慌。疫情期间电话咨询量非常大,但科里只有两部咨询热线,为此,张伟娟在自己手机上设置同频功能,所有呼进来的电话都会在手机上响一声,每隔一段时间张伟娟都会和接线员进行核对,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来电有10个,而接线员只接听了5个,没能接到的来电都会及时回拨过去,切实做到任何一个来电不遗漏。

为了考核来电都有人接听,上级部门在白天及深夜两个时间段进行了来电测试,心理援助热线中心都顺利通过了考核,张伟娟每天都会做好来电数据汇总记录,及时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帮群众更好度过危机。疫情期间,心理热线共接到600多个咨询电话,心理服务志愿者通过电话为来电者提供了温馨的倾听、交流、解惑、引导、共鸣等在线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并深受好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