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在该公司建立的九江市扶贫产业生活馆(柴桑区)内记者看到,修水县的红茶、都昌县的大米、柴桑区的新合豆条等来自我市11个县(市、区)的特色农产品一一设专柜展销,现场还设有电子屏,可一键浏览商品、指尖下单。
据悉,九江江州司马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九江礼涞农业集团,是一家集农产品采购、加工、销售、冷藏配送、技术服务、旅游科普为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电商平台。“通过‘礼涞购’平台下单,九江市新供销配送服务中心就能将产品安全送到你手中,你也可以到柴桑区和浔阳区的两个九江市消费扶贫产品生活馆现场挑选喜爱的农产品。”据九江礼涞农业集团、江州司马电商产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刘建介绍,全市第一批消费扶贫产品有330个品种,其中,带动柴桑区44家扶贫产业合作社、55个产品实现增收。
能吃到放心的农产品,又能享受“外卖到家”的服务,还能为贫困户献上爱心,可谓一举多得。据工作人员介绍,送出去的农产品上每件都有产品追溯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产品来源、日期、带贫人口等情况。
疫情期间,柴桑区大力开展消费扶贫,累计帮扶销售33.1万元扶贫产品。柴桑区委、区政府集体研究并印发《九江市柴桑区2020年消费扶贫实施方案》,依托柴桑区“江州司马”和“浔优品”两个本土电商平台,线上将扶贫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线下推动扶贫产品“六进”活动助销,并要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安排人均不少于300元工会经费,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按照全年不少于消费总额30%采购扶贫农产品。同时,将蔬菜基地变成“移动货架”,在5个大型超市开通无人“扶贫产品专柜”,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拓宽渠道做好就业扶贫“大文章”
5月1日,位于柴桑区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毛桥村的庐山花溪谷正式开园了,记者一行来到此地时,“五一”假期刚刚结束,但依然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光顾。
为让更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柴桑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扶贫旅游项目落户贫困村,庐山花溪谷景区就是其中之一。据柴桑区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毛桥村党总支书记吴周成介绍,庐山花溪谷景区内设立了公益性岗位,安排当地群众固定就业岗位30余个、临时用工百余人,扩宽了他们户增收途径,同时还将每年的部分门票收入作为贫困户的入股分红。
近年来,柴桑区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将扶贫资金量化为股份作为集体资产,所获收益主要用于全村开展道路维护员、乡村保洁员、安全巡护员、护林防火员、照料护理员等公益性扶贫,村内生产设施维护、道路维修、环境卫生整治等小型公益事业扶贫。2019年,有363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通过扶贫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
柴桑区还加强致富带头人培训、贫困户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从而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区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实现就业4217人。柴桑区剩下的246户贫困户549人也将在6月份全部实现脱贫。
记者手记▶▶▶
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扶贫项目运营良好,一张张笑脸洋溢在贫困户脸上……通过发展产业,如今的柴桑区季季有花、处处有果,休闲采摘、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等产业蓬勃发展。“输血式”为“造血式”,为往日贫瘠的土地注入产业活水,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踏上了小康路。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柴桑区是脱贫攻坚县区行的第六站,记者在各地无不感受到我市正在大力实施消费扶贫的用心。通过消费扶贫,从而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的美誉度和销量,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独木难成林,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加入到农副产品推广、销售的行列中来,打造更多的农副产品电商平台,使农副产品走向产业化、规范化、系列化、品牌化,使我国实现农业强、国家强的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