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于加强我省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划的建议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曾建华陈兵斌

中医药学蕴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在抗击非典和新冠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均发挥了重要重用。我省中医药实力雄厚,素来拥有旴江流派、樟树帮、建昌帮等靓丽名片,享有“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等美誉,业内影响力深远。

发展中医药事业,人才教育是关键。我省中医药高等教育,除江西中医药大学、井冈山大学和赣南医学院开设了中医药本科专业外,另有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6所大专开设了相关专业,在覆盖面与层次上仍有提升空间。加强我省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加快高层次人才教育步伐,提升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弥补基层中医药人才不足,刻不容缓。

我省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切实可行。一有法律政策支持。《中医药法》和《江西省中医药条例》要求:完善中医药学校教育体系,支持专门实施中医药教育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发展。建立健全中医药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二有历史人文积淀。江西中医药历史底蕴厚重,岐黄翘楚辈出。东晋名医董奉医德高尚,留下“杏林春暖”典故。南宋名医崔嘉彦《紫虚脉诀》为中医脉学经典。南宋中医世家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对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南宋名医严用和《济生方》1980年重订出版,仍系当今中医药重要教材。“药圣”李时珍至庐山采药,其《本草纲目》记载了瑞香、赤芝等多种庐山药材。三有相关产业支撑。中药与中医相辅相成,我省中药种植生态资源优势独特,产业发展持续增效,规模体量持续攀升,在种植加工、制造流通上形成了完整产业体系,面积5年实现成倍增长,已达到240万亩。2019年全省中药主营业务收入达506亿元,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列。四有相应办学能力。除江西中医药大学、井冈山大学和赣南医学院外,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九江学院、宜春学院等本科院校办学历史悠久,教学经验丰富,已开设医疗等专业,只要引入相关师资,同样具有中医药本科办学能力。

建议加强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划。提升江西中医药大学办学水平和科研实力。鼓励本科高校开设中医药专业。支持专科高校升本或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教育部门与相关高校要为大专层次学生提供升本、自考等继续教育机会。科学申报设置中医药专业,可由卫健部门牵头,相关高校参与,教育部门协助对接部委,财政部门列专项补助。中医药高等教育招生与培养,应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结合。

一、加试经典注重原著。中医系经验医学非实验医学,其逻辑思维方式强调宏观整体,讲求辩证并注重实践。选拔好苗子应尽早引导其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可参照艺术类高招模式选拔考生,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考试,加试相关经典原著。在同等条件下,专业成绩合格者优先录取。对有志从事中医药事业的青少年,可从小培养其兴趣,鼓励其诵读中药常用300味、汤头歌诀等,并注重培养古汉语阅读能力。

二、加强师资注重课设。搭建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待遇,引进中医药高层次与急需紧缺人才,有计划逐步推进中医药学科组建与发展。中西医课程比例,应偏重于中医药课设,多设《内经》、《本草》等经典以及中国古典哲学科目,不设或少设英语、高数、计算机等与中医关联不大的课程,让学生集中精力钻研经典。校内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传统中医理论功底,又要让学生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

三、签订协议注重师承。中医讲究个体传授,招生应走精、尖路线,控制人数。可聘请中医药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和退休名老中医到校授课,传授临床经验,实行带徒机制,鼓励学生与中医师双向选择、师从学艺,一名中医师签约2~3名学生,力求毕业时具备开方辩药基本能力。带徒中医导师,考核其带徒成效,在职称评定上给予政策倾斜,学校、医院、政府给予导师一定经济补偿。

四、勤于临床注重实践。中医药博大精深,需要长期领悟实践,探索“医校相长,双元育人”模式,学校老师侧重理论知识传授,确保学生考取执业资格;校外老师注重实践能力锻炼,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跟随签约老师实习,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因材施教、口传心授、抄方辨证,提升“望闻问切”水平。

五、财政支持注重就业。执行中医药定向计划,定向就业生降分录取减免费用,给予奖学金支持。考取执业医师资格的,鼓励在乡镇服务;取得助理医师资格的,支持在乡村、社区就业,给予乡镇医师待遇。加大财政投入,将乡镇、乡村两级中医药人才纳入公益性岗位,工资政府兜底,避免市场化运营,确保人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力争“十四五”期间每个乡镇至少配备一名中医师、75%的乡村卫生所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卫健部门跟踪执业能力水平,提供继续教育空间或就业上升通道。

精心选拔、科学设课、名师传承,坚持特色办学不松懈,我省中医药高等教育必将全面繁盛、人才辈出,更有望出现一批名中医,重现杏林遗风。(作者单位:九江市委统战部、农工党九江市委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