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如何培养孩子自我时间管理的能力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市双峰小学朱文娟

开学了,您和孩子准备好了吗?其实,无论是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还是其他年级的老生,都有必要学习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意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反复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不断汲取营养。《忍住!别插手!》一书中提到,从孩子三岁开始,就要逐步培养孩子包括管理时间在内的自我管理能力。

开学前后,孩子们普遍对新学期充满期待,正是学习时间管理的绝好时机。下面,我结合自身的观察和经验,和家长朋友探讨如何培养孩子自我时间管理的能力。

让孩子明白“管理好时间,是自己的事情”

当孩子上学迟到时,我听到最多的解释是:“妈妈没有叫醒我”,或者是“爸爸睡懒觉”。他们认识不到这是自己的问题,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家长替他们管理时间。作为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责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时间管理得好,我们可以学习休闲两不误,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到更多的本领。而且,时间管理能力本身,就是自身素质过硬的有力证明。反之,自己也要为时间管理失当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可能被老师批评,失去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信任,或者取消相应的娱乐活动与奖励等等。

提高时间管理的意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名言在告诫我们珍惜时间,但有多少孩子能真正把时间当成一份转瞬即逝的财富呢?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存在,能够认识钟表,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知道十分钟与一小时是多长时间;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二十四小时是怎么花的,自己一周的时间都是怎么度过的;知道自己完成一项作业所花费的时间。

有的孩子,当他得知自己每次在家完成一张数学试卷要花费三个多小时的时候,连他自己也大为吃惊。有的孩子讨厌晨练,因为家长要求他每天六点五十起来跑步,一直要跑到七点左右,他觉得每天早上要跑一个多小时很累,其实他只跑了十多分钟。所以说,时间管理意识是时间管理的先决条件。

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

明确自己的任务,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我会要求学生每天抄作业,根据作业的重要与难易程度自己确定完成的先后顺序,并记录所花费的时间。时间管理的精髓是精力管理,即: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重要的,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务,比如写作文,数学试卷等。起初,孩子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优先完成抄写生字、英语单词等作业,而把数学试卷留在最后。这样一来,他们总要花大量精神不佳的时间来完成一项比较困难却需要充沛精力的作业。可想而知,他们会多么怨恨这项任务,多么讨厌这门学科。经过时间管理方法的学习,孩子们能立刻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方案。

尽量压缩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实践证明,给出的时间越多,完成任务的效率就越低。所以,当他们花五分钟左右制订好学习计划后,家长要严格把关,看看哪项任务给出的时间是否过长要立即调整,哪项任务能否进行时间的压缩,比如30分钟的任务25分钟能否完成,如果能就奖励一朵红花,以增强孩子时间的紧迫感。

给重要却不紧急的任务留出固定时间。以阅读为例,晚上八点至九点的一个小时可以用来亲子阅读或自主阅读,专时专用,并要求孩子在家长做家务,或者上学与放学路上,把自己阅读到的内容讲给家长听。有的孩子习惯拖延,平时这个时间可能还在写作业。家长要有原则地告诉他,到了这个点想写也不能再写了,必须进行阅读。渐渐地,他会改掉拖延的习惯,并为了完成任务自己去挤时间。

教会孩子如何在同一个时间单位里完成多个任务。比如一边晨练一边听新闻或听古诗朗诵,等人的时间可用来阅读或背诵等。

家长及时反馈。及时反馈表现在:每准时或提前完成一项任务后,给他画一朵红花,并竖起大拇指或击掌等进行及时肯定。还可以提出新的挑战时间。与孩子商定,等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红花,就可以兑换礼物,或完成某个心愿。如果没有做到,则及时和孩子一同分析原因。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