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中彭小喜
在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安排中,古诗文的篇目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必修一到必修五,20个单元中,古诗文占了8个单元,从课程编排上可以看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一定难度,学生学习古诗文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主要由于古诗文历史久远,和学生的生活脱离很远,学生很难有机会在校园之外接触和使用古诗文,加上古诗文字词句较复杂,这些加大了学习难度,学生自然感觉到难读难懂。因此要提高语文古诗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正确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的魅力。
诵读教学在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语文老师侧重于字斟句酌、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对诵读的教学指导,学生也慢慢地淡忘诵读对自己语文学习上的巨大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吟诵资料缺乏,教师诵读方法单一。传统吟诵调已大量散失,虽然有识之士正在整理搜集,但能够作为教学资源的还是非常少。传统吟诵调曲调古朴,老先生们的吟诵从音色和旋律上都与青年学生的审美取向有一定距离,将这些传统调加以适度改编,使之更加朗朗上口,便于流传,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而大多数语文教师不具备这种能力。
课堂诵读不充分,技术指导不够。教师经常过度重视背诵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感悟文言文及古诗词在诵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独特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保证充裕的时间来指导文本的内涵,也做不到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诵读感受。在背诵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注重学生会不会背诵,而不注重学生是不是把文言文中的“言”和“义”抓住,没有针对性的指导诵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抓古诗文的“壳”,却放跑了文学的“魂”。
学生缺乏诵读兴趣,诵读效率低下。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时只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没有读出文章的美感,更没有感受到文言文和古诗词的魅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诵读就失去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淡化了文言语法的教学,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诵读效率的低下。还有一些教师在文言文及古诗词的教学中注意语法的传授,但却是零碎的、散漫的。学生在学习时,也是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诵读教学的必要性及作用
吟诵使古诗文记忆更高效、语文课堂更生动,古诗词吟诵的音乐感对于帮助记忆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讲解、讨论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美妙的诗意烟消云散,吟诵能将学生浸入到诗文的语言中,让学生在声音与文字的提示下,自主地走入诗文所描述的内容,走入诗文作者的内心。吟诵能使对语言文字的认识达到极高的境界,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
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奠定语言基础。语感可以说是语文的核心能力,它能使学生敏锐度感知和辨别语言的正误、美丑,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材料,语感的形成有利于古诗文的学习,而“诵读”是连接二者的纽带,可以说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古诗文的语言精练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我们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多诵读就是多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诵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能陶冶情操。诵读作为古诗文入门的钥匙,可以让学生走进诗词,了解其内涵,欣赏感受其优美的意境,内化其中的思想,升华表现为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大量、长期地吟诵古诗文,将会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诵读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让学生走近古人,感同身受,去体味诗人生活的酸甜苦辣,爱恨离别。学生在诵读中,不仅能学到大量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诗词歌赋各类文体,其精炼传神的语言,无不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诗人深入地观察自然,细心地感悟人生所得。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诵读并学习运用,或吐之于口,或倾之于笔,学生经常性地诵读古诗文中的精美词语和积累一定的文史典故,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会在习作时信手拈来。总之,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明确诵读目的,加强有序的诵读训练。每节课告知学生朗读的目的,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较为清晰的目标;朗读古诗文特别要注意声音、节奏、韵律,要让学生解决字音,分清句读;在读准的基础上学习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技巧;通过长期训练对不同文章能自如地选择朗读方式,向更高水平发展。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朗读的形式有多种如:齐读、单读、顺次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分角色读,这种朗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有利于学生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能突出展现情节冲突的发展变化,既有利于学生对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把握,又能使课堂气氛渐入高潮;巧用方言曲调朗读,教学中偶用方言或地方曲调诵读诗歌有时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演读,用表演的形式朗读,通过肢体语言和抑扬顿的声调朗读,课堂效果非常不错;配乐读,优美的音乐往往能带来美妙的意境,配乐读能很快将学生带入所营造的情境中,提高学生注意力,活跃课题气氛。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经久不衰的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理解古诗文内容,领会思想感情,提高鉴赏能力;可以增强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养。诵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值得大家去探讨、去重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