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自然主义光芒依然在闪烁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唐宝民

一直对梭罗的《瓦尔登湖》情有独钟,记得当年第一次读完《瓦尔登湖》时,曾感慨道:“什么时候,中国作家能写出我们自己的《瓦尔登湖》呢?”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愿望后来竟变成了现实,作家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就是“中国的《瓦尔登湖》”,该书文字优美、思想深邃,内容涉及蚂蚁、蜣螂、胡蜂、麻雀、苇莺、杜鹃、麦子、白桦、日出、大雪……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万物的浩瀚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是一部回归自然的圣洁之书,在寂寞中点亮了尘世的青灯。

苇岸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1986年,诗人海子将《瓦尔登湖》推荐给他,读完此书后,他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于是决定也写一本“中国的瓦尔登湖”,他的创作方向,也由诗歌彻底转向了散文创作。几年之后,苇岸将自己的散文结集成《大地上的事情》出版,标志着“中国的《瓦尔登湖》”问世。《大地上的事情》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对自然的观察及思考,他是一个自然之子,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对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了高度关注,“下雪时,我总想到夏天,因成熟而褪色的榆英被风从树梢吹散。雪纷纷扬扬,给人间带来某种和谐感,这和谐感正来自于纷纭之中。雪也许是更大的一棵树上的果实,被一场世界之外的大风刮落。它们漂泊到大地各处,它们携带的纯洁,不久繁衍成春天动人的花朵”;“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在作者的眼中,普普通通的飞鸟都变得十分有灵性,“五月,在尚未插秧的稻田里,闪动着许多小鸟。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它们神态机灵,体型比麻雀娇小。它们走动的样子,非常庄重。麻雀行走用双足蹦跳,它们行走像公鸡那样迈步。它们飞得很低,从不落到树上。它们是田野的精灵。它们停在田里,如果不走动,便认不出它们。”一群胡蜂在他的窗下做巢,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赶它们走,而是把它们当成了朋友,“胡蜂在我的书房窗外筑巢期间,为了酬劳它们,我在巢下的窗台为它们放过一只尚有余蜜的空蜂蜜瓶。我是下午放上的,但到了傍晚,也未见一只蜂蜜触动蜜瓶。晚上九点,我突然发现外面蜂巢大乱,只见窗户上,瓶子里,到处是蜂。”据本书的策划人尹冬讲,苇岸去世后,他的书房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他书中提到的胡蜂的巢,仍然原样保留着,“斯人已逝,而邻居们(胡蜂)依然年年来。”

在工业文明高歌猛进的现代社会,苇岸却选择了逃离,他逃离了现代文明,执意去过另外一种生活,他不是要做陶渊明那样的隐者,也不是要做塞林格那样的遁世作家,他是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他在书中这样阐述自己的目的:“我欣赏这样的两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中重新获得童年’。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应是通过其作品,有助于世人走向‘尧舜’或回到‘童年’的人。”他曾借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的话说:“土地道德是要把人类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这也正是苇岸的思想和信仰,而这种信仰,无疑是值得尊重的。评论家林贤冶说:“苇岸全部的作品所奔赴的关于‘大地道德’的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开创的意义。”《大地上的事情》,以深邃的人文精神、简约明亮的艺术风格,体现了鲜明而独特的生态意识,“谦卑地与万物荣辱与共”。1999年5月19日19时,苇岸因肝癌医治无效辞世,终年39岁。随着时光的流逝,苇岸的自然主义思想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这本闪烁着自然主义不灭的光辉的伟大作品,能够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使在物质与欲望中迷失的人性得到理性的回归,斯人已走,自然主义光芒依然在闪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