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怎样理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一重要论断。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一科学论断呢?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大街小巷都传唱的一首歌中,有这样两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站起来”,是毛泽东的概括。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主席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和新中国诞生历史贡献的精辟概括。“富起来”,则是人民群众对邓小平同志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发自内心的赞颂。

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这三个历史时期,用三个关键词进行概括,就是革命、建设、改革。

第一个历史时期28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这一时期,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个历史时期29年(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个历史时期39年(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迄今为止)这一时期,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件大事还没有做完,还正在向前推进。

第一次提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一重要论断是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也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贡献的重要概括。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又特别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一步提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一个重要论断。

相比建党95周年时的表述,这个重要论断在“7·26”重要讲话中出现了极为细微而又极其重要的变化。前者的表述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而后者则表述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两个具有极细微变化的重要论断,其内在精神是贯通一致的,而从对应的时间阶段上又略有不同。

习近平总书记把十八大前后的变化概括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也就是说,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和发展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和任务是“强起来”。这一历史性概括,也意味着我们今天和今后一个阶段的根本历史任务,就是要“强起来”。

之所以特别强调“强起来”,是因为,“富”是“强”的基础,但“富”还不等于“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穷”(不富)要被人欺,“弱”(不强)也要被人欺;“又穷又弱”要被人欺,“富而不强”同样要被人欺。“站起来”的中国,只有又“富”又“强”,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需要说明的是,把“强起来”确立为今天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历史任务,并不是说“富起来”已经成为过去式,不是说我们已经满足于今天的发展水平,而是要在“富起来”的同时进一步为“强起来”而奋斗,使中国的现代化真正成为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元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单位:市史志办公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