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父母期待着孩子进入高三,又害怕孩子进入高三。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高三这一年是至为关键的,它是孩子告别父母走向社会的一个转折期,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梦想。家长不着急是不可能的,但仅有着急又是不行的。如何让孩子平稳度过高三这一年,我想给家长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明晰责任
孩子的责任是学习,父母的责任是工作。把孩子教育好,当然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孩子是要从小抓起的,关键是抓养成教育,孩子有了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父母就能省心。如果孩子进入高三,父母还在抓习惯培养,恐怕为时过晚。有些父母平时不怎么管孩子,到了高三的时候,一方辞掉工作,专门陪护孩子学习,这种做法似欠妥,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弄不好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与父母一样都要明晰自己的责任,父母不能以牺牲自己的社会责任来换取对子女的“责任”。责任各自扛在肩上,路在自己的脚下。
制订目标
目标是灯塔,它能指引人在正确的航道上前进。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在老师的帮助下,为孩子制订高考分数目标。目标的制订一定要切合实际,过高目标,只能让孩子望而生畏;过低的目标,会让孩子失去奋斗的动力。
科学复习
为学之道莫过于勤,唯勤方增记忆。考试就是比记忆,谁记得多谁灵活;谁灵活,谁考得多。在一轮复习中,要将碎片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达到构建知识网络化的目标。要在练中思,在思后练,做到前后穿播,滚动复习。建议就寝前一晚一学科,以教科书章节为顺序,默忆知识,让知识前后贯通,克服“单元测试成绩好,综合测试成绩差”的现象。对于典型题型实行模块化记忆和训练,将难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模块,通过强化和重复训练,学会拼装模块,做到温故知新。要特别强调答题的规范性和书写的工整性,这是提高非智力因素得分最为有效的途径。对于偏科的孩子,切忌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能以牺牲优势学科的复习时间为代价,去进行所谓的“治拐”,弄不好会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而言,能否在高考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其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认识自己,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超越不是与他人攀比,而是实现自我进步,享受快乐,在前进的道路上懂得珍惜、永不停步。在我30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大凡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成绩者,一定是那些目标明确、品学兼优,严格执行老师复习计划,自觉主动投身到复习之中的学生。为什么平常成绩特别好的学生,高考却发挥“失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该类学生一般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甚至瞧不起老师的教学,特别自负;二是学生自身、家长和老师被当前的成绩假象迷惑,寄予过高的期望,人为造成压力;三是与学生的品性和家长的品德相关联,由于孩子平常成绩的“优秀”,家长的欲望开始膨胀,今天坐到校长办公室,明天坐到老师办公室,提出一些不理性的要求,更有甚者直接干预老师的正常教学。
我总认为考一般的本科院校,不需要孩子有很高的智商,但一定要有较高的情商,在成绩暂时落后时,不气馁,不放弃。努力不一定让人成功,但放弃一定会让人失败。
善待孩子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把儿孙当马牛”“天无绝人之路”这些古训告诉人们:善待孩子,静待花开。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上一个理想大学的。作为家长要理性看待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盲目把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古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盲目的比较会导致孩子自卑。高考成绩固然重要,但把它当作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法宝,这显然是错误的。分数和学历只会选择人,但品德和能力才能决定人。
学会沟通
进入高三后,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压力都会增大,为了释放压力,有时会在父母面前使点小性子,这时父母应该理解,不能与孩子发生争执,更不能出现伤孩子自尊的过激语言。做到少唠叨,多理解。
父母关注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感觉孩子成绩与往次相比出现异常情况,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及时了解考试的难易程度,孩子成绩在年级的排位情况。不能把每次考试总分与其他孩子比,与往年高考控制线比,要整体了解学校前几年的高考升学率,结合孩子的排位情况,做科学的判断和定位。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施有效复习。
和谐环境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温馨的复习氛围,这是父母应担起的责任。不要刻意改变接送孩子上学的方式,不要过度改变饮食结构,不要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过度关注每次考试成绩,一切以自然的方式为好,这样不会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孩子在家复习时,家长减少娱乐活动,少看电视,这些还是必要的。父母双方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吵,特别是为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争吵,这对孩子的复习是非常不利的。
职业规划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特别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有时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正因如此,我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职业规划的教育。在高三这一年,家长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天赋秉性和个人喜好,参照老师的建议,开始较系统地考虑孩子的职业规划,多了解高校在本省录取中历年的排位和专业设置情况。把热门学校的冷门专业和冷门学校的热门专业进行对比分析,为孩子填报志愿提供参考。注意专业不等于职业,不要把专业和职业混为一谈。很简单的道理,没有一所高校开设了“部长”“省长”“市长”专业。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是高校拓展选拔人才的一种渠道。说穿来,也是高校争夺优质生源的一种方式。作为家长,要特别关注“选拔”“争夺”“优质生源”这几个关键词,不要认为自主招生是“自由”“后门”招生。既然是选拔人才,争夺生源,能享受到自主招生加分优惠政策的指标是非常少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获取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门槛是非常高的,测试题难度也非常大。建议家长不要花太多的心思用在自主招生考试上,而应该立足高考。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只有高考分数才是王道。但对那些在竞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在自主招生上家长还是要引起高度重视。
持续发展
在高考结束后和上大学前还有几个月时间的过渡期,合理安排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研学旅行、打暑假工、做公益活动志愿者),这对孩子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提示家长,在过渡期内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为孩子顺利进入和适应高校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做好思想准备。要让孩子懂得,高考结束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人生的学习永远在路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