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具有浅显短小、音韵优美、节奏明快、易念易记的特点。通过改编可使童谣与音乐相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民间童谣包括数数歌、问答歌、游戏歌、连锁歌、摇篮曲、绕口令、谜语歌、字头歌等。童谣简短、押韵、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孩子思维与智力的发展、视野的开拓、知识的丰富、语言的训练、道德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难以替代的作用。本学期在教研组的带动下,我们尝试将儿歌、童谣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及行为习惯等有机结合,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童谣用生动的形式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开学时孩子没有经过训练,对左和右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所以有的孩子会经常做出把鞋子穿反;这时候,我们就借助下面有趣的童谣帮助孩子分清楚左和右。《童谣鞋子》:两个好朋友,从来不分手,要来一起来,要走一起走。要是穿对了,它们头碰头,要是穿错了,它们把头扭。我们告诉孩子:“你知道这两个好朋友是谁吗?它就是我们每天都要穿的鞋子。左边的鞋子要穿在左脚上,右边的鞋子要穿在右脚上。如果穿对了,它们就头碰头亲亲热热在一起,如果穿错了,他们就会生气地把头扭。”有空时我们还带孩子边说童谣边玩摆鞋游戏,把左右两只鞋子“头碰头”摆放好,然后再穿,就不会穿反鞋子了。又如开始学穿裤子时,许多孩子不知道裤子有前后,学会了穿裤子儿歌:宝宝自己穿裤子,弯弯月亮在前面,呜呜呜,呜呜呜,两列火车出山洞。孩子意识到裤子前后问题,每当穿裤子时会拿着自己的裤子研究一番,渐渐孩子能分清自己裤子的前后了。
童谣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生活活动的兴趣
童谣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说说唱唱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小班孩子本来就喜欢自言自语,在自言自语中孩子往往不理会周围的干扰,没有心理压力,情绪非常放松。如在区角活动,我们为孩子创设生活角,他们会随意地进去玩叠衣游戏,这期间孩子往往会自言自语的念叨童谣,玩得很开心。这说明童谣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因此,说唱儿歌、童谣的开展过程,不仅激发孩子对生活活动的兴趣,还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如刚开始穿脱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确实很大。如果平铺直叙地向幼儿讲解,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有厌烦、枯燥的情绪。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我们运用了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例如《脱衣歌》: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叠衣歌》:左弯弯,右弯弯,点点头,弯弯腰,宝宝衣服叠好了;《穿衣歌》:抓领子翻跟斗,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通过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
巧用童谣让幼儿逐渐将其内化成为指导行为的准则
我们发现当孩子把相关童谣和儿歌背下来,每当遇到情景时就说一说,孩子会逐渐将其内化成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就抓住童谣能针对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能通过童谣内化为孩子行为的特性,变被动为主导,积极发挥童谣在幼儿生活活动中的作用。
如当看到孩子又把鞋子穿反了的时候,我们通过带孩子念念童谣,孩子会去看自己的鞋子,看到鞋头相反就意识到错了,会马上调整过来。
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洗手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小班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们借助洗手歌: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里洗呀洗,关上龙头甩三下,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然后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六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湿手——抹洗手液——搓手——冲洗干净——甩一甩——擦干。有了童谣的帮助,孩子会主动将其内化为指导行为的准则。
借助童谣在幼儿园和家长之间架起合作桥梁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教育,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孩子在刚入幼儿园时,连一些最简单的能力都没有,如不会穿鞋,造成孩子对环境的抗拒。家长也十分焦虑。为了让孩子掌握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家长在家也尝试教孩子一些基本生活能力,只是收效甚微。在我们将儿歌和童谣引入幼儿生活活动中,有一天一位家长不胜感激对我们说:“你们老师真是有办法,最近孩子常常在家里表演给我们看穿脱衣服,还教我们念儿歌。这些儿歌让我们原本以为很难的事变得容易,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很快学会了这些本领。”
童谣在幼儿生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人们认识到。它对于儿童知识面的扩大,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童谣这一古老的艺术表达形式,影响了几代人,也充实了我们民族艺术园地,让孩子们在学习、认识童谣的同时,了解到我们民族一些传统的民风习俗、生活常识。我们通过将童谣运用到幼儿生活常规中,帮助幼儿学习新知识,同时也让童谣,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传承延续下去,发出它绮丽、炫目的光芒。-->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