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独立,我将与群山为伍。
——自题
1
生命是条河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散如河水中的石子,岁月的风霜雨雪不断侵蚀、洗涤、磨砺,从棱角分明到纹脉历历,从奇形怪状到圆融丰润,一切都彰显着生命的坎坷曲折与灿烂辉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时光和景色,不管你当时是得意失意,顺风逆境,高大卑微,那段时光已属于你,终有一日,它将定格在你生命中的某一段河床。待回首重来,原来生命在我们所谓“失意”的时候亦明艳如火,两岸的风景依然绚丽多姿。你只有跳出局外,才能看清当时的模样。如果你能站在某个高处、远处,你也许能像打量别人一样看着自己。如果你能把失意活成得意,把逆境活成诗境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哲人回首看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是个午后的雨窗,秋雨顺着窗棂,沿玻璃慢慢滑落,一滴连着一滴,一层覆着一层,朦胧而迷离,清脆而婉转。院内海棠初发,紫薇缀粉,盆中的秋葵也已果结成串,绿中泛黄。爬伏在墙壁上的常春藤和紫藤花叶在雨中摇曳,不时泛出粼粼波光。檐前的雨水成线,滴嗒成韵,宛如一曲动人的歌。此时的我,久坐窗下,泡一壶正山小种,任香茗荏苒,听秋雨敲窗。“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而眼前的这份秋雨秋景,好像是为我独独准备的,我便独自享受着这份安逸与宁静。
近读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颇有所感,觉得他倡导的重回大自然的生活方式颇为符合中国人的哲学理念。陶渊明厌恶官场重归自然的生活方式重又激起我对往日的回忆及日后生活的向往,他的《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及《桃花源记》等一系列作品至今仍充满着大智慧的思想光芒。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相依相随,走进与融入是两道绕不开的关隘、门坎。
这是段十几年前的记忆。所谓记忆,不过是个人经历中所遇的一小段风物,早已被世事尘封,偶然翻阅,发现已泛黄发灰;所谓记忆,不过是生命的河床上偶留的一些旧痕,只因主人一次傍晚的散步,感觉似曾相识,从捡起的碎片中不时读出当时的境况,笔迹早已漫漶,但咿咿哑哑的节律里仍有当时的韵纹与韵色,扑掉面上的尘垢,原来,里面还历历如新,只不过早已显出风干缩水,远不像当时那样丰润饱满,亦不像当时那样鲜活透亮。
我天性懒惰,又没有日记的习惯,每有遇处,偶有几行歪诗,写时不过一时之兴,现在回想起来,几行不成文的诗句里,也多少闻出些当时的味道来。记下的就记住了,没记下的,也就随风、随流而去。去就去吧,生活中总有些漏网之鱼,时间让一些该漏网的鱼游到他处,成为他人桌上的佳肴,我能捞起的就让我来晒干,留待客来,我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佐餐,一边回忆起从前的时时日日,春花秋月,夏雨冬霜,以及林间的鸟鸣虫唱。
2
记得那是个晴好的日子。初春的生气从山中吹来,山风仍带有一冬的积寒,让人寒噤不止。我接到文件来桃花源报到。说好听点是旅游管理处,说难听点就是偏远的穷乡僻壤。那时按惯例,组织部门和上级领导送新人履职,一般都会在当地小聚一下,祝贺新人到职到位,新人也趁酒兴,发表就职演说。这次不同,送我报到的县领导和组织部的干部都没有留餐,送到后简要介绍了情况就回了。这是领导理解我们经济困难,一切从简。我不得不承认,在仕途这条路上,我是个失败者。明明看好的一路锦绣,却在关键的时候来个大转弯,准确地说,是被排挤到这个荒凉、孤寂、贫困、落后的小山村里来,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我曾自我解嘲地说:“昔日桃源苦难寻,而今一纸成山人。”一点不假,现在真正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山人”了,也不奇怪,做个“山人”不是很好吗,做个陶渊明、做个现代隐士也不错,也许这就是个世外桃源,再不用理会那些钩心斗角的琐事、烦事,可以一心一意地静下心来读读书,写写字,与群山与伍,与天地同酬,也是不错的。我想。
上班的第一天,我和管理处的老九沿溪而行。初春的山村,微风轻拂,白云近天,溪中冰川石被往日溪水冲刷得白皙而干净,尽管大小不一,在新春的初阳照耀下有些刺眼。溪中水流不畅,涓涓如滴,可能是入冬以来,一直久旱未雨,山上的溪水才“泉眼无声惜细流”,只有到了下游,水流才有点奔流的意思,但也未能成势,始终慵懒不堪,一如我此时的心情,莫非山中的溪水也看出了我的心意,故而与我相伴,惜为知音。
还好溪岸的沙柳已泛出绿意,微风一吹,枯黄一冬的柳枝已然摆动,尽管摆幅不大,款款而动,像深闺佳秀的款步,悠然有度,姿态媚生。山中的绿色随着山影的波动起伏而深浅不一,新春的青绿与去冬的黄绿相杂,混成一片,浑然一体,毫无生涩之感。半天的白云与山岚轻依山岫,似有而无,悠然而往。林中不时传来细碎的鸟音,清脆而隐约,似断又还连。我很想驻足寻音,近在耳边,却茫然不知,同行的老九问我在想什么,我不好意思,只是笑笑,继续往前赶路。
我们的目的地是在一个离垅口八九公里的杜村——那个叫康王城的地方。千万注意,所谓城者,不过是个石头围墙而已,比一般的农家小院高点、大点,卷孔大门上书有几个篆书“康王城”,边有一幅对联,城内再摆放一两栋房子而已。这是一栋二层的仿古式建筑和几间附属小屋。抬眼北望,仍有山村隐约其间,都是极其简陋的农家土坯瓦房,陈旧破败的瓦房与青绿树木杂然相聚,并不显得唐突,反而觉得协调融洽,毫不夸张。换句话说,除此之外,任何的其它杂色和现代建筑都会觉出嚣张来,破坏它原有的自然与和谐。这应该是这条垅中最远的一个自然村落了。那时交通不便,全靠两条腿走路,也不容易,何况是清一色的山路。当我们赶到杜村时,已近正午,管理处的同事们都在等,这一次大家没有放过我,竟把我活活的灌醉了。
第二天醒来,咽如火灼,眼似惺忪。我带着毛巾牙刷,歪歪扭扭来到溪边,寻一潭清流而往,静坐溪边石上,水面映着晨光,泛出粼粼波纹,清影荡漾,鱼游无数,我一边洗漱,一边观鱼。先是一只,细鳞小口,接着又是一只,或长或短,后面还有一小群,一大群,游来又游走,像出将入相的生旦,像飘游过往的云霓。暗想,这鱼儿倒是生的快活,能像这鱼儿自由自在地过活也不枉此一生。怪不得庄子有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远远传来老九扯着嗓子喊吃饭的叫声,我才从梦中惊醒。似乎答应了一声,含浑不清,我不知老九听到没有,我伸了个懒腰,眼睛朝四下地张望,见青山依旧,白云依依,今天仍是个好天气。
是不是好天气容易带来好心情,我不敢肯定,但会相信。
(未完待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