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老年大学诗词班几位好友的相约,我们经常登上浔阳楼品茶聊天,谈今论古,有些老同学时而开怀大笑;时而闭目养神;时而低首望着滔滔不息的滚滚长江水东流而去,心中不时发出替古人怀才不遇而感叹;时而仰视苍天那雾霾阴沉的天空,也为今人的身体健康而忧心忡忡……
不时也有人以惊人之语打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说:“我们登楼赏景应是以赏心悦目为主题,大家都说点开心的话,以示老年大学学员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话音未落,就获得几位老年同学热烈掌声的赞同。
还是那位同学接着说:“古城浔阳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俗话说:在商言商、在工言工、在农言农,我们都是老年大学的学员,我们只能是‘在学言文’,今天在浔阳楼,我们以登楼怀古为主题,每人讲一个古人登楼的故事,你们看行不行?”
啪!啪!啪……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报以赞同。我说谁开头呢?有一位同学马上抢着说:“按照座位,以东、南、西、北为序。”大家都说好!
坐在上首席的老大说:“今天在浔阳楼,我就讲一讲宋江浔阳楼醉酒题诗的故事吧。”宋江独自一人,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自从来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看,见白粉墙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忆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性,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在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而又饮了数杯酒,不觉喜欢,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逐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在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宋江身负奇才大志,有心报国,却不被朝廷所知所用……
众人听了,齐声拍手叫好!
我是湖北人,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黄鹤楼的名人题诗典故。
唐·崔颢登黄鹤楼题诗《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有一位喜爱唱湖南花鼓戏的同学,她祖籍洞庭湖,首先表演一段家乡的花鼓戏,然后就讲述了杜甫《登岳阳楼》的题诗典故。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携家眷抵达岳阳登临岳阳楼,赋诗咏怀。诗的意境十分宽阔宏伟,首联写景,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边、波浪掀天、浩茫无际。颈联作者写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自叙如此落寞,心感孤独……
通篇的《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神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位在山西当了五年兵的老年同学,他张嘴朗诵了王之焕《登鹳雀楼》的诗。
王之焕盛唐著名诗人,字李棱,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始任冀州衡水主簿,受人诬告,贬官返乡,晚年任文安县尉,卒于任上,少有侠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王之焕黄昏时分登上鹳雀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首二句“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想,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说“诗忌话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为唐诗不朽之作。
我听完了前面四位同学畅谈了古人登楼怀古的佳作感想之后,心中非常景仰,都是老年大学的同学,不仅是体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境界,更是老有所为的意境,他们不仅心灵健康,而是肚子里的“墨水”也不“浅”啊,有深厚的底蕴。
宋江、崔颢、杜甫、王之焕这四位诗作者有三位是唐朝:崔颢、杜甫、王之焕,一位是宋朝:宋江,岳阳楼、黄鹤楼、浔阳楼都位于长江,鹳雀楼位于黄河,他们登楼观景,看见了江河的东流水,都发出了心中的触景生情,吊古怀乡的情意,而他们仕途失意,怀才不遇,虽然诗歌都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内心抒发的都是极大的个人失落、漂泊流离之感叹。结局都是令人悲伤。
崔颢的心便落在“日暮”时分的“烟波江上”。
杜甫的最后生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王之焕的仕途受人诬告,遭馋受贬,弃官返乡。
宋江是名不成,功不就,文了双颊,发配江州。
这四位才子都是仕途不得志,用消极悲观的心情面对世人,只落得“读书人一声长叹”。
最后是该轮到我怀古抒情了,我该说什么呢,登楼怀古,有人抒怀悼故,有人怀远思乡;有所望的人是望人望乡,无所望的人是看见深沉的生命意义。钱钟书评价中国古人登高望远说:“忧来无向,悲出无名”,登高,实际是高瞻远瞩,站得高望得远,我想那登山不比登楼看得更高更远吗?于是我立即讲述毛泽东主席《登庐山》的诗。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全诗气派宏伟、博大精深、气势磅礴,诗人具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积极向上,用蔑视的眼光扫描了全球的帝国主义并不可怕,正确地看待历史,用发展的心态面向未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各位老年同学听完我讲的毛主席“登庐山”登山怀古抒情的诗以后,拍手叫好,并慷慨激昂地说:“山比楼高,还是古人说得好,山高人为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