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差,那么教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营造一个充满童真童趣,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乐园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妙地设计一些数学课堂游戏,能很好地突破这个难题。因此把教学和游戏相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在游戏中乐学、善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实现快乐教学的目的。
课前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将课前复习的内容设计在游戏中,让学生边玩边复习,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学“9加几”时,先复习“10加几”的计算和10的组成。课前,我将复习内容一一写在卡片上,这时让学生拿出来摆好,反扑在课桌上,以两人一组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赢的翻卡片,并计算,比比谁翻得多,算得多,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调动起来。原来爱偷懒的同学都动起来了,平时开小差的同学也认真多了。不仅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4的认识”时,课前我设计了“游动物园”的游戏。上课伊始,投影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谁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出数量4呢?”让学生自由说:老虎、大象、猴子都有4只脚,1只兔子两只耳朵,2只兔子4只耳朵……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了,而且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中穿插游戏,悟理益智
小学一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力占优势,有意注意力不持久,易分散,有时还会开小差,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加上前段时间的学习,所以课中时间也是学生最疲惫的时候,学生的集中力可能已到极限。此时,恰到好处地穿插安排一些数学游戏活动,无异于给学生一支强有力的兴奋剂,使得课堂一下子又有了生命和活力。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100以内的数数”时,由于教材上的百羊图是凌乱分散的,很难做到单个学生集中精力对照图片数。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10个十是100”,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数小棒的小游戏,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数棒比赛,要求:每10根小棒捆一捆。学生都想成为数数高手,马上变得很细心,不一会儿便数完,掌握了数数方法,从而突破本课难点。游戏是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又都是身边的数学,学生参与踊跃,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形成积极思维的倾向。
复习练习游戏,体验成功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一年级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练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倦。把练习寓教于游戏之中,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同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创造、设计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小动物找家、速算接力赛……把枯燥乏味的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直观的操作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后,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总是与平面图形混淆。所以,我就此开展了一次收集生活物品中的立体图形、并进行小制作的游戏活动——“能工巧匠”。学生们发挥想象,精心设计,作品丰富逼真,有“动物之家”、有“小小船”、有“神州号”……在这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更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总之,教师应经常置身于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的游戏内容和有效的游戏形式。我相信只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数学课堂游戏的教学方法,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数学课堂游戏的教育价值,课堂游戏一定会成为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