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城门回忆录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城门可谓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工作第一站就在城门中学,我的妻子也是在离开城门前认识的,最终和我一起离开城门。我现在也住在离城门很近的地方,可谓是一种回归。今天老乡会又一次聚集在城门,准备为会刊办一期城门专刊。我想作为在城门工作过3年的半边之子,也该写点什么。今夜乡下繁星点点,多像当年那寂寥的岁月。往事如烟,尘封已久,但从未从记忆里抹去。

1998年,百年一遇的洪水把自己“冲到”了城门。刚刚大学毕业的自己,怀揣着派遣证来到城门中学,坐着“放屁虫”(三轮车)一路颠簸着来到当年的“穷城门”,哪承想城门也被淹了。还记得第一个晚上,是在教室里度过。因为离家远,后来分到了一间单身宿舍,学校里唯一的一台彩色电视机也搬到了房间里,正是那台电视机打发了那段无聊的岁月。记得那时经常停电,学校有台半新不旧的发电机,勉强维持学校的供电。由于电压不足,电灯时灭时亮,电视画面就突然变成一道黑线一闪自动关机了,所以学生晚自习点蜡烛看书是常有的事情,整个教室里弥漫着一股蜡烛的气味。

1998年,全县都以抗洪救灾为中心,我们这一批大学毕业生都没有按时分配,所以每月仅仅领200元的生活费。一年后,好不容易等到分工了,工资也才400元一个月,还时常拖欠。那时候常在会计那里支点生活费,还清学校门口小店里的欠款。记得第一次打欠条,从来不借钱的自己都不会写大写的阿拉伯数字。校长开玩笑说,别人随便改一下,就多欠了几百块。就是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我第一年带了3个班的英语课程,还兼了1个班的班主任。过年时,凭着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机,自己也买了双红蜻蜓的皮鞋。

记得那时候的教务处刘远华主任很是欣赏自己,点名听我的公开课。还表扬我喜欢拿着单词卡片教学生背单词,最会播放英语磁带。因为播放磁带需要经常倒带以便反复播放,我很容易就能精准的倒到开头,然后重新播放。那时候,我经常教学生唱英语歌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隔壁班的老师也想学,却总是记不住歌词。我就边听磁带,边写下英语歌词,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时候,乡村英语教师匮乏,我是唯一的科班出身的英语老师,非常喜欢新颖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次公开课,让学生曹晓萍上台表演播报英语天气预报,分组表演英语情景剧也绘声绘色,让学校的老师耳目一新。

我的学生非常喜欢我,我也对第一届学生感情颇深,直到后来才知道自己是班上一些女生暗恋的对象。有许多女生下课后,都喜欢到我的宿舍问问题。每次考完试,大家都很关心自己的英语成绩,就连比上次少考了1分都自责不已。记得初三的最后一节英语课,我没有上课,就和同学里回顾了初中三年的岁月。最后在邓丽君《我只在乎你》的歌声里,大家哭成一片。那一年我带的班英语成绩均分超过100分(总分120分),也为后来参加县城教师选拔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城门的三年岁月里,也并非一帆风顺,其实也是坎坎坷坷,尤其是情感方面。也许是当年稚嫩的自己还不懂得生活的历练,不懂得世间百态人情练达,至今也是自己的软肋。

记得刚去城门中学时,和一位校长家里走得比较近,因为伯母一直想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我。哪想女大不由娘,早就在外面打工时谈了恋爱。学校有一位大学里的学长也是娶了一位校长家的千金,后来想立足于城门成了自己一时的目标。经过一位小店老板娘的介绍,一位家住在学校门口的姑娘走进了我的世界里。不曾想到,我们是属于2个世界里的人,无法走到一起。那段时间里时分时合,聚少离多,奔走于九江与城门之间,摧残了本该美好的青春记忆。无奈之下,选择了和平分手。记得自己独自一人来到城门山矿区一位同事家里散心,晚上2人无眠,半夜趁着月色漫步在乡间小路之上。至今还记得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寂寥如初。从那时候起,走出农村,变成了自己追逐的梦想。于是,自己抛弃了电视,不再看徐静蕾主演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一心拿起本科自学考试的书籍,一有时间就坐在宿舍门槛上,边晒太阳边做英语六级阅读试题。

或许是上天安排,在周围人异样的阳光中,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她鼓励我参加县城的教师选拔考试,说实话本来不抱任何希望的自己,结果过关斩将进了县城中学。自此,我想起了一位莫言的那句话,“这世界上我最欣赏2种人,在困难时选择和你在一起的女人和富贵时不离不弃的男人。”

虽然离开了城门中学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以前的学校也已经搬了新地方。但是对于城门的关联从未中断,每年逢年过节都要回去,每年清明都会去城门口踏青。记得在那里帮妻子堂弟拍的婚纱照,后来还获得了九江市民俗摄影大赛优秀奖,刊登在《九江日报》。记得刚到城门,一次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姐姐,是我一位学生的姐姐。我婉拒了她坐顺风车的美意,还多付了一倍钱,因为她没有零钱找开。我们约定等下次再坐她的车,但后来至今未曾谋面。

其实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是多么的美好。城门无城无门,但有山有水,关于城门的记忆犹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